第828章 曹皇后是真厉害!!(2 / 2)

北颂 圣诞稻草人 3902 字 2个月前

赵祯到了以后,他们齐齐躬身施礼,场面十分壮观,围观的百姓们一个个看着振奋不已。

赵祯点了将,宣了出师文。

领着六万将士浩浩荡荡的离开了汴京城。

六万将士离京,跟以往不同。

身后并没有庞大的辎重队伍跟着。

仅有少量的军备辎重。

朝廷兵制革新以后,各地方兵马不仅有缉拿捕盗的职责,也有看管常平仓的职责,有他们看管常平仓,常平仓出岔子的不多。

朝廷在出兵的时候,会根据各地常平仓里的存粮情况,给各地分派一系列供应粮草的任务。

朝廷兵马过境,每到一处驿站,地方官员都必须将他们所需要的粮草运送到驿站。

耗费了多少粮草,带走了多少粮草,各地户曹和朝堂上的户部、兵部会核查。

此外,为了避免地方上一些腐败分子,倒卖了常平仓的粮草,导致大军没有粮草供应。

在出征之前,朝廷会派遣八批官员,沿途去督粮。

没粮的加紧调粮,有粮的要再三叮嘱。

有不少人觉得朝廷此举太过麻烦,还不如以前直接带辎重上阵轻松。

但赵祯、寇季、吕夷简、王曾、张知白等真正掌控着大宋大权的人,都不觉得麻烦。

因为让地方官员将常平仓粮食运送到驿站,没有多少路程,消耗也没多少。

一路上用到的官员多,但是用到的百姓却很少。

朝廷不用因此征召太多的民夫。

要知道,以前朝廷每次大战,发多少兵,至少要准备相同数量的民夫,有时候要征两倍的民夫。

民夫服徭役不用给钱,可是一日三餐得供着。

朝廷打多久的仗,民夫就得跟多久。

一场战事打下来,民夫耗费的粮草,有可能比兵马多。

事情分摊到了地方以后,朝廷只需要给一个地方的民夫管一天饭就行。

中间节省出的民力、财力,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赵祯带着人潇洒的离开了汴京城。

吕夷简、王曾、张知白三人苦着脸带着文武百官回到了皇宫。

赵祯临走之前可是提醒过他们,他留下了一道重要的旨意。

吕夷简三人带着百官入宫以后,陈琳已经在垂拱殿内等着了,见到了吕夷简三人,也没有客气,“三位,咱家可是恭候三位多时了。

咱家还想尽快宣完了旨意,骑着快马去追官家呢。”

吕夷简三人盯着陈琳。

吕夷简沉声道:“事不可为,立马带着官家跑。此去真定府的五十万兵马没了,老夫三人不会说什么。官家要是掉一根汗毛,老夫三人就是拼着性命不要,也要扒了你的皮。”

两塞两永,二十万兵马,八府地方兵,二十四万左右,赵祯自己率领着六万兵马,合计五十万兵马。

五十万兵马的生死,吕夷简一点儿也不在意。

因为在吕夷简心里,五十万兵马对大宋而言,不及赵祯一个人重要。

陈琳郑重的点头道:“咱家知道轻重……”

虽然赵祯曾经在陈琳面前许下了豪言壮语,但真的遇到了危险,陈琳就敢抗旨不尊,先将他救下来。

吕夷简三人见陈琳点头答应了要保护赵祯的安全,当即脸色也缓和了几分。

“宣旨吧……”

王曾吩咐了一句。

吕夷简三人领着百官分班站好,陈琳拿着旨意,走到了殿中。

“诏曰……晋嫡长皇子赵润,为寿王……自即日起监国理政……”

“诏曰……加太师寇准为总摄国政……”

“制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吕夷简、参知政事王曾、参知政事吕夷简三人,辅政……”

“……”

圣旨一共有三道。

不同意思的圣旨,有不同的规格,加盖的印玺也各不相同。

赵祯册封了赵润为寿王,命其监国,为了加重他监国的分量,再次启用寇准为总摄国政。

只不过在启用寇准的旨意中,并没有提到让寇准入宫参政。

也就是说寇准总摄国政的身份只做震慑只用。

吕夷简三人辅政,在情理之中。

只不过陈琳宣读完了圣旨以后,满朝文武有些浮动。

倒不是他们对赵祯再次启用寇准有什么怨言。

而是他们对赵祯没有册立赵润为皇太子,有些微词。

吕夷简三人心里也是这么想的。

陈琳见此,多嘴说了一句,“官家此前有意加封寿王为皇太子,但是经过皇后劝诫,打消了主意。皇后言称,皇太子乃是一国储君,即便是要立,也要堂堂正正。

而不是仓促之间立下。”

“皇后冒失了……”

有人小声嘀咕了一声,摇着头,一脸感叹。

似乎曹皇后做了什么蠢事一般。

但吕夷简三人却一脸愕然,彼此对视了一眼,眼中充满了惊愕。

别人觉得曹皇后冒失了,但吕夷简三人却觉得曹皇后是真的厉害。

皇太子好立,却难坐。

特别是官家出征在外的时候,皇太子的位置就更难坐。

官家若是在外遭遇了败仗,有人顺势传一些妖风出来的话,一些人再顺势恶意的推皇太子上位的话,官家班师回朝,皇太子就得凉。

此外,宫里如今有身孕了人一共有四人。

官家若是在汴京城的话,那倒是没什么。

官家若是不在汴京城,除了曹皇后以外,其他三个怀有身孕的嫔妃若是出现了什么意外,不管是不是曹皇后干的,曹皇后都难辞其咎。

她是六宫之主,六宫若是出了问题,她逃脱不了责任。

若是因为她的过错,牵连到了赵润。

赵润被立了皇太子,也会被罢。

皇太子一旦被罢,再复立,比登天还难。

寿王就不同,被罢了就被罢了,根本不影响以后立储。

官家给自己儿子赏王爵,可不就是想给就给,想收就收的,如同闹着玩似的吗?

王爵和皇太子,在朝堂上代表的意义截然不同。

在这个时候晋为寿王,远比晋升为皇太子,对赵润更有力。

只要他不晋升为皇太子,他就不会像是靶子一般被人针对。

反正他的出身已经决定了,只要他不出错,赵祯要立皇太子,首选必须是他。

所以他没必要急于一时。

往长远的想,赵祯如今身强力壮的,现在当皇太子,可不是一件好事。

史书上无数的例子证明了,在皇帝身强力壮的时候立下的皇太子,没有能顺顺利利继承大统的。

总之,赵润现在当皇太子,对他极其不利。

所有吕夷简三人在赵润出声以后,从没有向赵祯提过立储的事情。

并不是他们三人准备等赵祯子嗣多了以后再选,而是他们觉得,赵润占据着绝对的先天优势,没必要急于一时。

太宗年间最早立下的两个皇太子,下场如何,朝野上下人人皆知。

他们三人不喜欢赵润步太宗年间的两位皇太子后尘,他们希望赵润可以平平安安的落实嫡长子继承制,为后世子孙做一个榜样。

如此,大宋以后的皇位继承问题上,就会少起一些波澜。

他们是为了保护赵润,所以从没有向赵祯提及册立皇太子的事情。

如今曹皇后在赵祯要册立赵润为皇太子的时候,拦了一手,可见曹皇后跟他们的想法差不多。

他们自然觉得曹皇后厉害。

太子之位,该争的时候,自然得争。

不该争的时候,万万不能争。

吕夷简三人心中赞叹曹皇后厉害之余,目光放在了满朝文武身上,见他们人心浮动。

吕夷简缓缓开口,“皇后此举,十分明智。只是朝堂上一些蠢货,恐怕看不清楚其中的深意,说不定会生出拥立其他皇子的想法。”

王曾不屑的道:“那也得后宫的嫔妃能生出第二个皇子再说。”

张知白在一旁幽幽的道:“宫里可是有四位贵人怀了龙种,若是没一个皇子,那就是老天无眼。”

王曾脸色一瞬间变得不好看了。

张知白说的没错。

宫里有四位贵人一起怀了龙种,剩下皇子的可能性十分高。

吕夷简沉声道:“无妨,只要寿王不乱来,有老夫三人保驾护航,他一定会稳稳的坐在皇太子之位上。”

王曾郑重的点头,“有曹皇后盯着,他不会乱来。”

说到此处,王曾顿了一下,“说起来,曹皇后和寿王呢?官家册封皇长子为寿王,他应该来此处的才对。”

王曾满脸疑惑的看向了陈琳。

陈琳低声道:“曹皇后和寿王去了文昌学馆……”

王曾一愣,“去文昌学馆?请寇准吗?!”

“不是寇准!”

吕夷简已经失声叫了出来。

王曾也缓缓瞪起了眼,“他们……他们母子去……去请曹玮了?!”

张知白震惊的道:“皇后真是……厉害!!”

Tip:网页底部有简繁体切换,我们会帮您记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