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六章 良苦(2 / 2)

“这么说来,你能负责省国企工委工作,还得益于沈淮遮住范文智的锋芒?”陈明娟问道。

“确实有这个客观因素,也不能否认,不然的话,田书记也没有办法在这么重要的人事任命上搞一言堂,”李谷笑道,“说实话,就凭梅钢的崛起,沈淮兼任省委委员也是应该的,但是你想想,一群五六十岁的半老头子中间,冒出一个不足三十岁的小青年,多刺眼啊,换我心里也不舒服啊。”

“你们这些人就是心眼小……”陈明娟笑道。

“跟心眼小没有关系,我们所处的是世俗社会,特别是在这个大家都讲究论资排辈的氛围里,想要成事,就要忍受这些规则,”李谷说道,“田书记现在打压梅钢的势力,就是不想别人有机会去打压梅钢,用心良苦啊……”

“嗯,徐沛对梅钢似乎也没有什么好感……”陈明娟说道。

“也是竞争带来的压力,”李谷感慨道,“即使梅钢在接下来几年内不再有大的动作,通过附属及下游的产业带动,也能给东华带来超过五十亿的投资,会进一步将全省的钢铁产业优势聚集在东华……”

“单靠钢铁一个产业,也不可能成多大的气候啊。”陈明娟说道。

“国内学术界近年来对曰韩的产业模式发展研究颇深,未必就肯定梅钢刻意在学曰韩,”李谷说道,“不过沈淮的野心显然不局限于钢铁单一产业上。去年徐城船舶工业产能造过三十万载重吨,占全省船舶工业总产能的一半,今年有可能超过四十万截重吨;不过,到今年底东华船舶产业产能也将突破四十万吨,与徐城并驾齐驱,而且在总量规模会很快将徐城甩开在身后。”

“东华船舶产业能发展,好像宝和的投资规模更大吧?”陈明娟在徐城市人事局工作,消息自然要比普通人灵通得多。

“梅钢涉及的恒洋船舶重工,目前投资规模是不及宝和,但这个只是梅钢伸出来的一个触手,而且后力也未必就不如宝和集团,”李谷说道,“更宏观方面就是港口的发展。九四年之前东华港口总吞吐规模不足一千万吨,仅徐城港的三分之一,但今年底就将超过四千万吨,超过徐城。而徐东铁路改造及淮煤东出等计划逐步落实下来,将有可能推动东华港跻身进入全国八大港口之列。在东华诸港口之间,不要说梅钢对梅溪港的影响力了,受梅钢直接控制的新浦港,比重也将占到最大……而梅钢此时卯足劲推动的新浦炼化项目,规模更是其直接控制的渚南炼化的五倍,直接投资超过五十亿,原油及化工品码头的年吞吐量就要接近一千万吨,并且带动的下游产业直接投资,也不大可能低于五十亿。不要说梅钢涉及的航运、建筑及房地产市场,只要在石化继钢铁之后成为淮海省第二或者第三大支柱产业之时,梅钢跺一跺脚,真的就有能力叫全省经济也跟着感冒一场。而对徐沛来说,最直接的压力就是东华在三年内工业规模上就有可能追上徐城……”

“这么快?”陈明娟听丈夫说了这么多,但听到东华的工业在三五年内就能追上省会徐城,还是觉得诧异。

“嗯……”李谷点点头,在徐城炼油事件里,他就清楚徐沛对梅钢的态度。

徐沛这三年治理徐城,发展不能算慢,但跟其他省的省会城市竞争还是弱了许多,拉不到大的工业项目,就难有跨越式发展,而发展速度在省内给之前名不见经传的东华稳稳压了一头,换谁心里都不好受。

而梅钢的崛起以及东华经济的腾飞,虽然给各方带来很大的利益,但同样的有些人认为他们在这块蛋糕里吃得远不够多,在宋系上层都有意打压梅钢之际,赵秋华、胡林他们又怎么可能手软?

“你说田书记是不是已经知道谁会下来接替他?”陈明娟问道。

“可能吧,”李谷说道,“不过这个不确定姓很大,总之不可能是赵秋华,而赵秋华占着省长的位置,老徐还得接着干两年的徐城市委书记……”

就现在来说,各系都在争夺重要省市一把手的位子,淮海省在国内的地位还是偏弱了一些,谁来接替田家庚,即使有人选,现在的不确姓还是很大——田家庚不说,李谷也不会去问什么,也不想通过岳父去打听什么,没有太大的意义。

不过,李谷知道田书记这时候将熊文斌、吴海峰等人调离东华,挫梅钢的势头,甚至省国投参与新浦炼化项目的建设,也会给外界视为省里意在对梅钢进行影响力渗透,这样在保梅钢重大项目建设不中断的同时,更是要将赵、胡等人的势焰彰显出来。

赵秋华上面有人撑腰,无法接任省委书记,但可以赖在省长的位子上不走,只要赵、胡的气焰彰显出来,不管谁过来担任省委书记,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削弱赵秋华他们的气焰,而不会去拿梅钢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