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他将信递给了李维正,李维正明白太子的意思,在山东为官将不可避免地会和齐王朱打交道,朱标让自己交还齐王信件,就是想替自己缓和与齐王在夺信案结下的梁子,朱标处处替自己着想,可谓用心良苦。
李维正心中感动,他跪下恭恭敬敬地磕了一个头,异常诚恳地道:“殿下的知遇之恩,臣铭刻在心,须臾不敢忘记。”
从东宫出来后,李维正便去兵部办理就职手续,按照兵部给他地批文,他最迟将在明年三月前赴威海卫上任,这期间他没有了事情,放长假两个多月,李维正的心思转到了家庭之上,准备迎接孩子地出生。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便到了大年三十,这一天是家家户户最忙碌的日子,近半个月地准备,就将在今晚摆出一年中最丰盛的宴席,李维正地父亲李员外三天前赶到了京城,和家人团聚,另外顾英的父母,也就是李维正的舅父、舅母,也从苏州来到京城,准备过完年后正式将顾家总店迁到京城。
家里人口众多,济济一堂,宅院里显得格外热闹,一大早李维正便被叶紫童和倩倩赶出了家门,让他去外面喝茶,等中午时再回家吃饭,李维正落得轻松,便带着十三郎来到附近一家有名的茶馆。
这几天天气晴好,气温开始回升,街上、屋顶的积雪几乎消融殆尽,只有在背阴处还偶然能看见一堆肮脏黑的积雪,街头各家小杂货铺前都挤满了前来买东西的孩子,他们穿着新衣、新鞋,兜里揣着父母给的压岁钱,寻找着已经眼热了一年的各种玩具和吃食,最后剩下的一把铜钱买了几串爆绣便一哄而散。
茶里人声鼎沸,坐满了前来喝茶的客人,今天是女人们忙碌地日子,男人们则出门逛街,大多聚在茶馆里聊天吹牛,李维正这十几天闲来无事,几乎每天早上都要来这家茶馆泡一阵子,也算是茶馆地老客了,他出手大方,因此伙计每天都会给他留下一个二楼靠栏杆的好位子。
李维正上了二楼,一名十几岁的小伙计热情地迎了上来,“李爷来了,快快请上座。”
小伙计拉开椅子,把桌子又擦拭了一遍笑道:“今天照例是杂剧《刘巧儿过年》和《穆桂英挂帅》,明天大年初一,小店歇业一天,后天店特地请来镇江府有名的梅家杂剧苑,上演《西厢记》,一共六折,要连续演出六天,李爷可千万别错过这个好机会。”
“知道了,先给我上一壶好茶,再来一盘上好细点,最好是顾家的细点。”李维正摸出一张两贯钱的宝钞,随手扔给了他笑道:“这是给你的赏钱,看在今天是大年三十地份上,算是我给你的压岁钱。”
小伙计接过钱连连称谢,他连忙跑去冲茶准备点心了,李维正喝茶的这座茶楼一共有两层,在一楼最前面有一块小舞台,明初时杂剧依旧兴盛,而且朱元
对普通百姓的人身自由限制严格,但在思想上却比不象明朝中后期那样钳制百姓地思想,许多反映民间疾苦和历史故事的剧本他都允许上演,因此杂剧地内容大多真实而贴近生活,深受百姓的喜爱,茶便是最好的演出场所,几乎每家茶馆都有专门的演出场地,茶馆也由此每天吸引了大量的客人。
李维正的二楼位置正对舞台,是整个茶馆最好地位置,茶馆是普通老百姓消遣的地方,一般达官贵人不会来此,因此坐在二楼靠边地位置大多是有钱的大户人家,光包位费每月就要十两银子。
他这十几天每天上午都要来茶馆,其实也就是为了看戏,看杂剧竟成了他地爱好之一。
此时,演员们正在后台紧张准备,小舞台上一名说书人正在开讲《大明开国记》,讲述朱元璋的丰功伟绩,茶客们显然对这些讲腻了地故事没有什么兴趣,都聚在一起各自聊天,声音吵嚷,李维正所在的二楼根本听不清楚,他忽然感觉到十三郎在身后碰了他一样,指了指对面。
李维正这时才现对面的茶友不是每天和他一起看戏的五味韩东主了,而是一名皮肤黝黑的中年人,身后还有两个随从,虽然中年人穿着大明的服饰,但他的两个随从却服饰怪异,头上各戴一顶插着五颜六色野鸡毛的帽子,显然不是大明人氏。
中年男人对李维正欠了欠身笑道:“在下有个问题想问先生。”
口音生涩,确实不是大明人,李维正微微点头道:“有什么事你尽管问。”
“我想问一下,这西厢记讲的是什么,居然放到新年后第一天来上演。”
这时,伙计将茶和细点都端了上来,李维正端起杯喝了一口茶润润喉咙,这才笑道:“西厢记讲的是男欢女爱的故事,一个落魄书生喜欢上一个大户人家的女儿,故事虽然一般,但曲却很好听,对演戏要求很高,所以大年初二将由镇江府梅家杂剧苑来上演,你若有时间不妨来听一听。”
“大年初二啊!”中年男子自言自语,眉头皱了起来,“大年初二大明皇帝要接见我们,这可怎么办?”
想了想,他又对李维正笑道:“是这样,在下是琉球国使,这回是第一次来中原,我家国王也极喜欢中原的杂剧,便让我带一些杂剧艺人回去,可我问了不少你们明朝的官员,可他们都笑而不答,不知道他们究竟是什么意思?”
听出此人问出这样的话,李维正也有点想笑而不答了,此人不分场合地点,也不管坐在对面的是杀猪的张三还是卖药的李四,便将国王的私密喜好泄露,琉球国再是小国寡民,也不该派这样的使臣。
李维正笑了笑还是答道:“私自带大明人出海可是违反了我大明的律法,不管是谁都当然不敢答应于你,你若想办成这件事,必须要得到我们大明皇帝的特别许可才行。”
“原来如此!”中年人站起身向李维正深深行了一礼,“多谢先生的提醒,在下感激不尽。”
李维正摆了摆手笑道:“小事一桩,不用客气。”
他端起茶杯沉吟一下又问道:“你刚才说是琉球国使,我倒有一事想打听一下。”
“先生请问。”
“我听说在琉球国南面有一座方圆数百里的大岛,不知上面现在可有人烟?”
琉球国使臣笑了,“你说的是小琉球岛吧!那里原本属于澎湖巡检司管辖,大明禁海后,澎湖巡检司也被裁掉了,所有澎湖居民都被内迁到福建,我听说不少澎湖渔民不肯内迁,也逃到岛上去了,现在岛上除了一些土人,就是一些逃亡的汉人渔民了,再有就是几支倭寇和海盗在那里生根了。”
李维正眉头紧锁,他问的当然就是台湾岛了,他在广东看大明地图时,竟现台湾岛并不在其中,只有澎湖岛屿,也就是说朱元璋并没有意识将台湾岛划入大明版图,尤其在实行海禁后,台湾岛更是断绝了与朝廷的来往,偏偏倭寇猖獗,他们不可能对台湾岛视而不见,从这位琉球使臣的口中得知,台湾岛已经成为倭寇侵华的基地,所以倭寇才可能侵袭广东,现在日本尚处于南北朝时期,一旦日本南北朝结束,难保野心勃勃的足利义满不会对台湾动心。
海权的重要性朱元璋或许不知道,明朝的大臣们或许也意识不到,但他李维正知道,闭门自大,以致居安不思危,明朝中后期内部肌理逐渐,如果能找到一个宣泄口,让肌理中的水流出,大明王朝也不至于亡在野蛮、落后的建州满人的手中,而这个宣泄口就是海外扩张
想到这,李维正又不露声色问道:“难道我大明的水师从来不去台湾岛附近拦截逃亡的渔民吗?”
“大明水师从来都是防御倭寇,没听说过有主动出击的。”琉球国使臣忽然现自己失言了,他连忙用一阵咳嗽掩饰,不再理会李维正。
就在这时,茶馆门口慌慌张张跑进了一名家人,他冲上二楼,找到了李维正急声道:“老爷,快回家吧!夫人马上就要生了。”
提到足利义满,大家会不会想到一休和新右卫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