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1 / 2)

坐着喝了一回茶,外头有小丫鬟来禀,说是徐砚身边的齐管事来了。

徐砚让他直接进来回话。

齐圳进屋,目不斜视先给母子俩见了礼,慢慢禀道:“三爷,姑娘的箱笼都全从宋知府家运了过来,已经放在暮思院了。”

“暮思院?”徐老夫人闻言皱了皱眉,看向小儿子奇怪道,“怎么放那里去了,不是说在我这儿的跨院吗,我也好就近照顾。”

事关自己,初宁就坚着耳朵听,似乎这个暮思院不太妥当的样子。

来徐家的时候她也想过,自己应该是会跟在徐老夫人身边的。毕竟徐三叔再是长辈,也是男子,不可能将她带到身边照顾,可徐三叔怎么好像对她另有安排。

徐砚微笑着朝母亲解释:“儿子原先是想着让初宁住到您的跨院去,可转念一想暮思院也空着,从您这儿出了门拐个弯也就到了。一应物件也是全的,就让初宁住那里吧,初宁去上学也近,出了院子后门就是了。”

徐老夫人沉吟着。暮思院是她这小儿子十岁前住的地方,他十岁之后就搬到前院,家里人口简单,那院子就一直空着,有时他也还会歇在那里。

是觉得小姑娘跟着自己,会觉得拘束?

她这儿子什么时候那么多心思了。

徐老夫人沉默片刻就笑着说:“也成,多派几个丫鬟婆子过去就是。初宁一个人住害不害怕?”

说着询问正认真听他们说话的小姑娘。

初宁摇摇头,说:“不害怕的,在家里也是我自己住。爹爹有时很忙,要当值,都不回府的。”

提到父亲,她笑容淡了些。

徐老夫人知道自己勾起她心事了,暗叹声小可怜,吩咐林妈妈给初宁拨人。从她院子里拨了一个大丫鬟,然后又点了几个人名,林妈妈一一记下。初宁在心里算了算,居然给她拨了近十个人。

她忙站起身朝徐老夫人说:“老夫人,我用不着那么些人伺候的,在家中我屋里加上婆子也就五六个人。”

徐老夫人听着怔了怔,只有五六个人?

徐家的姑娘身边也有七八个人的。

这是她怕给家里添麻烦了?

初宁就怕老人不信,又解释道:“我爹爹常教导,力所能及的事,就莫要伸手等着人来帮忙。所以五六个人都已经是尽够了,若不是爹爹念我年岁还小,估计还能再减的。”

宋阁老居然是这么教女儿的?

那这五六个人在洒扫上就有得忙了吧。

徐老夫人想到她那双细白的手,还是不太相信,最终还是给初宁拨了八个人,跟府里的姑娘们一样。

这样也不算厚此薄彼,也省得她那些孙女们吵吵。

初宁总感觉老人是没相信自己的话,心里有些无奈,但也不能再拂了老人家的好心,谢过后跟着徐砚离开清松院。

路上,徐砚微笑着指路给她认。初宁仰着小脸认真的听,无意中发现他睫毛又浓又长,说话的时候轻扇,落在上方的阳光如流水纹一般轻荡。

她发现徐三叔一双眼长得真好看,眼角线条还微微上挑,却又不是那种处处留情的桃花眼,显得他平和又儒雅。和她爹爹一样,沉稳内敛,给人很安心的感觉,仿佛无所不能。

“初宁?”

徐砚正指着不远处的一道墙,跟她说墙那头就是外院,而他现在住的院子就是在这墙外的探头的槐树边上。

然而小姑娘似乎走神了。

初宁回神的时候一脸茫然,看得他摇头失笑,知道自己刚才都白说了,只能再重新再说一回。

“你抬头看西边,那面墙有开一个月洞门,可以通往外院,徐三叔就住那门后的结庐居。有颗大槐树那里。”

初宁顺着他手指的地方,反应过来,不好意思地笑笑。自己居然不敬尊长,直视打量长辈,好在徐三叔没怪罪。

她忙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徐砚就要带着她往前走,却听到她软软地声音:“徐三叔,结庐居是取自‘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吗?”

徐砚闻言微微吃惊:“初宁知道这诗?”

“知道,大该是隐世的意思,但心远地自偏又是说的一种心境,我不太懂得。”

初宁规规矩矩地回答,就像是在回答夫子一样。可她虽是不能全懂深意,却明白这是一种避世的心态,年纪轻轻的徐三叔,怎么会用取这诗意来命院子名的。

初宁不全懂,徐砚却是真吃惊的,暗中猜测不知是宋霖教她的,还是自己翻的诗集。多半是后者,如若宋霖要教,肯定会点透。

小丫头培养一下,或者还能当个才女。

徐砚就又问道:“那你暮思院是怎么来的吗?”

“嗯......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初宁十分认真的想,歪着脑袋,大大的双眼亮晶晶的,专注又可爱。

“初宁真厉害。”

徐砚由衷地夸赞,这倒把初宁夸得不好意思,露出羞赧的笑。

两人走进暮思院,派过来的丫鬟婆子已经在忙碌,有一位绿衣的丫鬟上前来见礼:“奴婢绿裳,见过姑娘。”

她是被徐老夫人任命打理初宁的生活起居和闲杂事务。

初宁也明白,笑着朝她点点头,然后把站在身后的汐楠介绍她认识:“这是汐楠,往后有什么绿裳你多指点着。”

绿裳知道这是初宁身边的大丫鬟,一直对她不离不弃,哪里敢担指点二字,忙拉了汐楠的手两人论年岁,以姐妹相称。

这时,徐砚再次发现初宁并不是完全不谙世事,起码刚才的话就说得很漂亮,一下就和绿裳拉近了关系。

他不由得多看了她几眼。小姑娘站在绿意葱葱的院子里,神色娇憨天真,但她行事还是极有分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