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阿父阿母能答应?”
“我就是要娶,随他们答应不答应!”沈岭突然固执起来,皱着眉仿佛连杨寄的劝谏都不肯听。杨寄劝了两句,见劝不动,只好问:“好吧,你先说,第二件是什么事?”
沈岭看着他,说:“是你干的好事——阿圆又有娠了。”
杨寄嘴张得能塞下一整个馒首,好半天才合上,有些懊恼地拍拍自己的头:“我那天怎么这么混呢!”
沈岭怒其不争地看看他:“算了,现在自责也无用。孩子你要不要?”
“要!当然要!”
沈岭说:“那你就听我的,不许有丝毫反驳。不然,阿圆的孩子就保不住。”
杨寄只能乖乖听沈岭的威胁,连连点头称是。沈岭却没有说关于阿圆肚子里的孩子该怎么办之类事,却道:“你乖乖去庐江郡,把一切安顿好,一定要安顿好!你日后安身立命,得从这里起始。然后,我结婚的事,你不要参与,发生什么都不要干预。我能处置好。然后,阿圆那里,你决不许去看望她,要当没事人。这三点,哪一点你做不到,不是我沈岭要怎么你,是你自己断了自己的后路。”
杨寄瞠目结舌地看着神机妙算的小舅子,三点很难,第三点尤其难。但是他嘴张了又张,反驳的意见想了又想,居然就是说不出来。
沈岭转身走了。杨寄坐在值庐里发了一会儿呆,起身后打算回公主府收拾收拾行囊。
皇甫道婵已经听说了他要去庐江等三郡赈灾的事,眼泪汪汪地看着他,最后耍小性似的说:“我陪你去庐江好了。”
杨寄抬头说:“开什么玩笑!我去赈灾去的,又不是去玩。那里现在漫天漫地都是虫子,一点粮食都没有。听说以前的官员赈灾缺粮,还有吃烤蝗虫度日的,你可吃得下?”
他又说这些令人作呕的话。皇甫道婵想着虫子,就是寒毛直竖,别说吃虫子,看她都不想看。她委委屈屈嘟着嘴,受气小媳妇一样说:“你看看我们俩,大婚到现在,彼此倒还是清白的身子,说出去直是丢人!这次去,你啥时候能回来?”
杨寄根本就不想回来,勉强笑着:“我尽早回来吧。陛下要叫我烧无米之炊,我还不知道赈灾的钱粮在哪里,只能到各大户募集些余粮。等集齐了放赈完毕,大约就可以回来了。募集的工作素来难做,不知要忙到什么时候。”
皇甫道婵笑道:“原来是钱的事,那就是小事!我封邑在永康郡,倒是个富庶地方。我叫长史从岁入里拨出一些给你赈济百姓就是——这样的好事做完,大约菩萨也要保佑我们……”她带点羞涩,闪着明亮的双眸看着杨寄:“保佑我们琴瑟和鸣,早早地生个大胖小子,将来新平郡公的爵位,还等咱们的孩子来承袭呢!”
做梦!她梦想所期的男人这样暗想着。
但是,当杨寄想着她的钱,想着沈岭以前对他说的那些话,想着自己曾经饿肚子的时候,鬼使神差地出口却和自己的意思相左。“公主!杨寄为庐江、义阳、历阳的老百姓,先谢过公主了!”他换了笑脸,做了个大揖,神色诚恳,演得非常出色。
皇甫道婵心里便生出期冀来,急急吩咐传梁长史来办这些事务。吩咐完了,她含情脉脉地说:“虽是急差,也不急在今晚吧?”
杨寄正色道:“公主赠予钱粮,总不是为了……”
皇甫道婵色变,她脸皮没这男人这么厚,怎么也说不出这是为了两个人能在临别之际“琴瑟和鸣”的意思。杨寄却如没看懂她的神色一般,调笑道:“就是,男人出度夜资,都是有所图谋。女人又不需要,对啵?我晚上还有人请我吃饯别的酒宴,就不陪你了。”
☆、第179章 赈济
公主封邑里拿出的绢匹粮食,比杨寄想象得还要丰厚。他点数这些东西的时候,无意间瞟见皇甫道婵期待的神情,心里不觉一软,但是随即告诫自己,对她心软,就是对阿圆无情无义。再强迫自己想皇甫道婵对王庭川的绝情,想她封邑里的财帛未尝不是搜刮的民脂民膏、不义之财,心里的愧疚就少了。
“反正人渣已经做定了。与其对不起阿圆,不如对不起皇甫道婵。”他暗自想着,便自我坦然起来。
庐江刚刚经历了蔽天如云的蝗虫,虫群所过之处,青苗、绿草、树叶,就像被风卷掉了似的,突然间荡然无存,地里残存了一点绿色,细细看去全是啃得只剩叶茎的青苗,刚抽出的穗子,全数不见了。那一点点绿意,也注定保持不了多久。辛苦了半年,却发现全家都要面临饿死的绝境,庐江的百姓们菜色的脸上更添绝望的灰黄。
好在,他们神一般的新郡牧来了,这位当年打仗时就有无数英雄传说的大将军,体恤民艰的真挚也是让人动容。那支名声不怎么好的北府军,搬着大袋小袋,分发给城市四边的农民,有粮种、蔬菜种,也有足以度荒的食品。
“饿肚子这事,我也经历过,抓心挠肺啊!”杨寄对着这些绝望中生出希望的人们说,“何况,大家还有家有口的,上头有年长的父母,下头有年幼的孩子,哪个不是放不下的心头至宝?朝廷日子困窘,我自己掏腰包来赈灾。度荒的粮,白送!粮种和蔬菜种,你们先用,若是朝廷今年不要赋税,就算也是送给你们的,若是朝廷要赋税,你们交税,也当是还我的人情了。”
话是沈岭为他预备好的,接下来一步步赈济的方案也是沈岭策划的。杨寄花着永康公主的钱不心疼,又天生会说,把悲天悯人的模样半真半假演得十足。当即就有喜出望外的百姓跪下来给他叩头,叫他“青天”,不知谁又把杨寄在历阳时对百姓的好处,和在凉州时对兵将的好处翻出来说了说,一传十、十传百,这天神般的人物,简直是上天派来拯救老百姓于水火中的菩萨!
杨寄踏踏实实把三处的灾民赈济完了,想回建邺缴旨,也想趁沈岭不注意,去看看又一次怀了宝宝的沈沅——他可以想见,沈沅这次怀孕又多尴尬!已经离了婚,又没有再嫁,突然又大了肚子,在里巷那些长舌妇的嘴里,不知说得会有多么不堪!他要是不挺身站出来承认,就等于把一切黑锅都给沈沅一个人背,他就简直不是人了嘛!
可是他刚刚从历阳登船,建邺的金牌圣旨就到了,烽烟急传:北燕大军穿过大漠,集结在凉州四边,人数之众,气势之旺,不再是之前佯攻雍州的模样。
杨寄愣愣地听完圣旨,对传旨的中书郎道:“好,我去救援凉州。但是,给我两三天工夫吧!我要回建邺打点行装,要参加一个亲友的婚礼,还要……还要和公主告别。”
中书郎点点头:“陛下也说了,就两天——包括来回的路上,请将军处置好一切事务。马上秋草肥马,到了北燕天时地利人和俱全的好时候,我们若不赶早,黄河的水结了冰,一应水军就都不起作用了!”
是呵!时序代谢之快,回首方能觉察。杨寄默默然看着滚滚的江面:三郡赈济,不觉夏日都过完了,沈沅的肚子也该看得出眉目了,沈岭的婚礼也准备得差不多了,永康公主……不知道有没有收敛一点。
杨寄命手下驾着最快的赤马舟,驰往建邺。历阳到建邺,先经石头城,再到新亭垒,最后绕至白下城——这三处地方,环围建邺城,又都是江防要地。杨寄虽然心不在焉,到了此处也着意看了看,且别有感悟。
“守建邺,必守长江。”他站在白下城的白石陂岸,遥望远处青青的象山,马上入秋,这里的枫林美不胜收,可惜他却又要北去了。
回朝拜过皇帝,听了一番冠冕堂皇的训示,杨寄心里对时局已然有谱:这次,只怕不是皇甫衮意想之中的战事,大约之前玩弄北燕,把人叱罗杜文惹毛了,这下,是真的集合全北燕的战力,要打个大仗了。近来国家灾难连连,各种谣言四处流传,甚至有说“大楚将灭”的,连孩童们唱的歌谣,近来也换了新词儿了。
杨寄到往沈岭值班的地方,迫不及待要知道秣陵他关心的那个人的消息。可是大家纷纷说,沈岭告假在家,说话时个个捂着嘴,一副要笑不敢笑的模样。
杨寄到将军府,却也找不到沈岭其人。他心急如焚,四下求问,终于在何道省那里知道了些下落。何道省也有些欲言又止的模样:“啊,沈主簿啊……恰逢大婚之喜,不过……不过这会儿不适合去找他吧?”
“到底出了什么事?!”杨寄急了。
何道省有些尴尬,摆摆手示意他稍安勿躁,随后把杨寄拉到一个人不多的地方:“唉,你这个亲信,我平常和他聊天谈事,觉得蛮有为的年轻人,不知怎么的,就是在女色上瞧不开!……”
杨寄听故事一样听愣了,自己也觉得沈岭简直是犯病!他打听到了地址,急急打马,朝秦淮河上一个僻静的拐弯处而去。
那里,有一座精致的画舫,常年停靠在河埠头。隔一条青石小路,普普通通的宅门,挂两盏普普通通的羊角灯,两层的小楼看上去也没有什么稀奇,只是里头传出的既不是官宦人家的念书声,亦不是民户人家的机杼声,而是不时调音弄弦,不时清歌漫语,有时还可以看见茜红纱帘上曼妙的身影翩翩起舞。
其实,这在秦淮河上也不稀奇,这条河边,风景最好的地方,都有画舫,都有小楼,都有被称作“娼户”的人家。杨寄在门口伸手想敲门,可却不知会遇到怎么样尴尬的境地,犹豫了好久,好容易下定决心,刚一伸手,门“吱呀”一声开了。
里面探出个小脑袋:“你找谁?”声音软软糯糯的。杨寄见是个少女,不敢造次,问道:“主簿沈岭,是住在这里吗?”
那少女笑道:“可不是嘛!你要找他,我去通报一下。”转身蹦蹦跳跳地走了。年纪小,待人接物倒是很大方落落的。少顷,她又回来了,吐了吐舌头问:“你是不是姓杨?”
杨寄点点头:“是啊。怎么,不姓杨不让见?”
小姑娘笑了,初开杏花一般粉嘟嘟乱颤,见者生怜。她扭过头,用柔软的吴音冲里头大喊:“阿姊,是姓杨。我请他进来喽?”里头传来温和入心的一声“嗯”,连杨寄都觉得腔子里一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