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节(2 / 2)

胡善围 暮兰舟 3961 字 18天前

“关键在‘药方’二字。”胡善围指着小册子上的这两个字,“短短两页纸的家书,‘药方’二字反复出现,反复叮嘱,不下于八次。女史一般只摘抄信中大概内容,没有抄录药方,而我方才命范宫正去尚食局找刘司药打听过了,那一天是否有女医去给抱琴诊治,开方子,宫中所有女医出诊,开药,皆有记录,看什么人,什么病,去药房取了什么药,都会留底,太子妃猜一猜刘司药如何回答的?”

太子妃心头一悬,面色不变,“难道……抱琴根本就没有请女医给她治疗失眠之症?”

“太子妃真是太聪明了,一猜就对!”胡善围赞道:“刘司药说,并没有查到抱琴的记录,问过所有女医,也没有说给抱琴看过病,更别提开药了。所以,微臣怀疑抱琴对幕后黑手早有防备,为了将来保住全家人性命,她将关于幕后黑手的名字或者来历用类似藏字的方法,安插在药名当中,寄给无锡的家里,将来她一旦出事,微臣去查她,顺着家书的信息,发现矛盾之处,只要能够通过家书的药物名称找到幕后黑手,那么她的家人或许为此戴罪立功,保护全家人性命。”

胡善围一席话说的太子妃背后直冒冷汗!

胡善围将小册子当宝贝似的收起来,“自打微臣进宫以来,就没有受过这种委屈侮辱,被人背后指指点点,名誉受损。微臣必定会查个水落石出,以还微臣清白。抱琴虽是死人,微臣也有的是办法让这个死人开口说话,微臣这宫廷十五年,不是白混的。微臣这就要锦衣卫的纪大人派人去无锡找抱琴的家人要家书了,到时候揪出幕后黑手,不仅仅是微臣和纪大人,就连太子妃和皇太孙也能重获清白。”

胡善围出了东宫,留下太子妃在寝宫时而焦虑、时而沉思。

回到尚宫局,海棠不禁问胡善围:“这次尚宫局,宫正司,尚仪局,还有尚食局联合造假,平白无故捣鼓出这个小册子,太子妃真会上当吗?”

胡善围笑道:“不知道,咋们走着瞧呗,谁搞宫斗我搞谁,可不只是说说而已。”

第151章 五部门联合钓鱼执法

面对权力,有人晓得权力是双刃剑,沉迷久了之后,很难掌控自己的私欲,被权力腐蚀内心,而对自己的双手设了镣铐,自我设限,比如孝慈皇后,就设下六局一司来牵制自己,是帮助,也是一种制约。

而有人恨不得牢牢把权力掌握在一人手中,任凭个人喜好,对他人生杀予夺,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比如太子妃,靠着这套逻辑在东宫混得风生水起,达到了目的,别人的生命在她眼里如蝼蚁般,没有是非多错,只有是否顺着她的心意,不符合她利益的,就要除掉。

尚宫局、尚食局、尚仪局还有宫正司展开联合行动,伪造抱琴的书信和记录,胡善围这个尚宫之位当初是众望所归当上的,一呼百应,她一下令,众女官虽晓得这其中有风险,但还是配合胡善围,制造出抱琴真的留有后招的假象。

此外,三局一司还联合了锦衣卫搞起了联合钓鱼执法,太子妃不出意外的上钩了。

一直以来,太子妃在“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的行为模式上尝到了甜头,她也晓得这其中有风险,但她还是决定斩草除根。

太子妃当即派了心腹太监出宫,收买江湖亡命之徒,日夜兼程,赶到抱琴的无锡老家,打算抢在锦衣卫到来之前,找到抱琴的书信,销毁证据,为以防万一,还将抱琴全家灭口。

锦衣卫在无锡设了天罗地网,将刺客一网打尽,毛骧亲自审问——有人把他一手提拔的纪纲给算计了,他岂能放过?那太监熬不过酷刑,招出了太子妃。

毛骧把太监的口供呈给洪武帝,洪武帝看了,面无表情的说道:“宣皇太孙。”

皇太孙正在詹事府处理堆积如山的公务,闻言洪武帝要见他,不禁心想今日那条政令处理有误?

俗话说抱孙不抱子,以前懿文太子稍微做错事,总是被洪武帝一顿臭骂或者干脆用鞭子抽。对于其他正当壮年的儿子们,洪武帝则都有疑心,担心有一天皇权旁落,他成了柔弱无力的太上皇,于是干脆把所有藩王府的世子都扣在京城,名义上是替藩王们尽孝道,其实是人质,以防藩王造反。

但洪武帝从未打骂过皇太孙,对于这个寄予厚望的大孙子,洪武帝总是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耐心,手把手的叫他如何处理政事。

洪武帝越是如此,皇太孙的压力就越大,谨小慎微,就怕做错了,皇爷爷会失望。

皇太孙每走一步,都看洪武帝的脸色,希望不辜负皇爷爷的期许,这种被需要、被依靠的感觉让年迈的洪武帝觉得很安全,很温暖,而一想到儿子们,洪武帝会不安,会怀疑。两者相比较,洪武帝更觉得选择大孙子当继承人,是再适合不过的决定。

皇太孙惴惴不安的来到乾清宫,门口护卫依然是锦衣卫指挥使毛骧,毛骧向他行了礼,让出路来,皇太孙点头回礼,和毛骧擦肩而过时,他隐隐闻到一股血腥味,以及交杂着一种莫名的焦糊味,这种味道无端让人心生恐惧,皇太孙顿时有种不好的预感,隐藏在袖子里的手下意识的蜷成拳头,做出防御的姿态。

皇太孙行了礼,洪武帝赐座,要他看案几上的口供。

皇太孙翻开一瞧,霎时脸都变白了!

洪武帝观察着大孙子的神色,心中暗叹:还是不够有定力啊,不会隐藏自己的内心。

洪武帝年轻时是鹅蛋脸,额头饱满,相貌端正,算是个帅哥,否则也不会被郭子兴看中,充当仪仗队,现在老了,稍有些发福,鹅蛋脸成了圆脸,面如满月。

洪武帝的基因很强大,类似英王室的秃头基因,无论谁给他生孩子,儿子们几乎都是大头娃娃似的鹅蛋脸,懿文太子也是如此。

但是到了孙子辈,就各有特色了,皇太孙相貌气质都随了母亲太子妃吕氏,秀气俊逸的瓜子脸,气

质温柔沉静,此时纵使脸都变白了,还努力克制着自己,一张张的看下去。

皇太孙完了太监的口供,正要跪地为母亲请罪求情,洪武帝却把手一抬,示意他坐着听话,心平气

和的说道:“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不容易的事情,尤其是齐家,朕有时候觉得比平天下都难。朕当年从淮左布衣白手起家,灭陈友谅、张士诚,进而北伐灭元朝,杀伐决断,每天睡觉只有两个更次,有时候彻夜不眠,可是平天下虽然很辛苦,但是论劳心,还是不如齐家给朕带来的磋磨,朕此生最大的打击,不是敌人,而是家人。”

想起往事,原配孝慈皇后拒绝治疗一心求死、达定妃背叛给他戴绿帽、亲手养大的两个儿子齐王和潭王攻打孝陵失败后携手跳墙自杀,临死前大呼“宁见阎王,不见贼王”、精心培养的懿文毒死亲弟弟鲁荒王、原本打算要扶正为继后的端敬贵妃郭氏毒死懿文太子报仇……

一桩桩一件件,给洪武帝带来的打击不亚于一次失败的战争。

洪武帝看着稍显稚嫩的皇太孙,目光充满了怜悯,“朕是皇上,也是父亲,丈夫,祖父和外祖父,皇室现在开枝散叶,孙子外孙加在一起,人数已经过百,等选秀结束,朕的重孙们也会一个个来到人世。”

“朕和民间百姓一样,都有一个朴素的愿望,就是家和万事兴,一家人和和美美的。但朕通读史书,看见一代代皇朝皆逃不过自相残杀、夫妻反目、父子成仇、兄弟之争、祸起萧墙的命运,朕觉得,或许我们朱家可以不用重蹈覆辙,可是——”

洪武帝自嘲一笑,“事实证明,朕想的太天真了,皇权至高无上,皇位只有一个,皇后的位置也只有一个,粥少僧多,免不了争抢,总是一家骨肉,血溶于水,也免不了以命相搏。”

“所以朕在晚年大肆屠杀老臣,朝中大清洗,是为了确保你能顺利继承皇位,不会重复历代王朝权臣们各为其主,支持各个皇子争夺皇位,自相残杀的情况发生。所有的隐患朕都替你摘干净了,各个藩王府的世子在京城为人质,也翻不起什么水花来,只要你登上帝位,掌控了权柄,名正言顺,

万民臣服,你那些皇叔们只能接受事实,将来纵有些风波,也是无碍的。”

如今皇太孙储位巩固,洪武帝和他说话比较直接,并不遮掩其的真实意图,把屠杀功臣的原因三言两语说清楚了。

洪武帝说道:“等你登基当皇帝,你就是朱家的领头人,你也要面临和朕同样的问题,皇室纷争不断,你小小年纪,就要当家做主,上面压着那么多长辈,只会比朕更难。到时候,你就会发现,你今天遇到的母亲造谣宫廷女官和锦衣卫,以及逼死宫女的问题,简直小事一桩,不值一提。”

洪武帝指着书案上的口供,“这件事如何处置,朕全权交给你,无论你做出什么决定,朕都支持,就当是一场历练。不过,你要想清楚,一旦做出决定,你就要预备承担随之而来的后果。你自己权衡利弊,再告诉朕你的决定。”

对洪武帝而言是一桩小事,但是对皇太孙而言,是一件令人震惊的大事。

无疑,母亲这样做是一错再错,又不是争什么了不得的东西,只是觉得面子过不去,就要造谣断送胡尚宫和纪大人的前途和性命,逼死宫女,这样的行为,可以称之为暴戾了。

何况,手段也不高明,反而激怒了胡尚宫,号令手下女官们设了个圈套,把母亲给引上钩了。

可是,母亲是我的生母,又在选妃的节骨眼上,倘若丑闻传出去,东宫和皇太孙的名声都会受到影响。

但是,若一味偏袒母亲,把这件事遮掩过去,恐怕会伤了胡尚宫等女官的心,毕竟名誉对于女官而言,如同生命。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