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8章 舆论的彻底转向(1 / 2)

瑞元二年九月十五,郑勋睿返回了京城。

皇太子郑瀚宇、内阁首辅徐望华等人,在正阳门迎候。

皇上回到京城,很快来到了乾清宫,徐望华详细禀报两个月以来大明各地的情况,特别说了京城的情况。

两个月时间过去,京城一切都是平稳的,没有什么大事情发生,郑家军招募军士的事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朝中最为忙碌的依旧是新成立的对外商贸司,科恩与亨利等人,早就适应了大明官场,他们很吃惊的发现,在鼓励发展商贸事宜方面,大明朝廷比较欧洲的西班牙、荷兰以及葡萄牙等国,有着更深的远见,大明皇家银行更是让科恩等人感觉到皇上的厉害,商贾可以依托皇家银行发展,而皇家银行的绝对实力,有能够保证商贾的利益。

至于说大明皇家银行发行宝钞的事宜,科恩与亨利等人是早就知晓的,他们的东印度公司就曾经收到过这样的宝钞。

北方的恢复是很快的,特别是秋收季节,因为南方大规模的帮扶,北方的农户基本都丰收了,不管粮食产量如何,至少很多的农户能够做到自给自足,征收赋税方面,各级官府也不是特别的严苛,这就让农民能够喘口气。

南方更是稳定下来,因为商贸的发展,特别是海上贸易大规模的兴起,天津港、广东的广州港、福建的泉州港以及山东的蓬莱,都成为了海运商贸发展速度最快的地方,海上贸易的赋税以惊人的速度增加,伴随海上贸易出现的,是不少人开始依托港口生活了。

商贸这一块,是徐望华禀报的重点,北方的商贸迅速发展,不到一年的时间,大量的商贾进入到北方,开始在北直隶各地扎根,由此商贸赋税也大大的增加。

总体毕竟,海上贸易和商贸的赋税,远远超过农业赋税了,这样的情况,保证了朝廷的支出,也让朝廷能够实实在在在的兼顾到农民的利益了。

相应的情况,内阁首辅徐望华详细给皇上奏报了,可奇怪的是,皇上对这一切似乎不是特别的关心,还说出了本来就正常的事情,就不需要说了。

所有的内阁大臣都在乾清宫,他们看到了这一幕,同样感觉到新奇,毕竟他们之中很多人,都是经历过好几任皇上的,若是在以往,各地出现如此好的兴旺的景象,皇上一定是非常高兴的,偏偏郑勋睿对这一切不以为然。

皇上开口询问的事情,是辽东之战传开之后,京城是什么反应。

徐望华稍稍愣了一下,马上开口了。

“启奏皇上,辽东之战朝廷大军获取胜利之后,内阁立即将此消息明文告知天下,京城百姓对此是欣喜异常,茶楼、酒楼之中都在议论此事,朝廷大军短短一个月时间,就完全收复了辽西所有地方,让百姓对朝廷有了更大的信心。。。”

徐望华发现,这一次皇上听的非常仔细,这里面的原因,他真的是有些不明白了。

徐望华说完之后,皇上慢慢开口了。

“诸位也许感觉到奇怪,朕回到了京城之后,对于各地出现的兴旺景象,不是特别在乎,偏偏对百姓之情绪情有独钟,这有些本末倒置的味道,其实不然,诸位要清楚,我大明百姓能够休养生息,我大明能够国富民强,这是朝廷之奋斗目标,更是各级官吏应该要做的事情,若是官吏做不到这一点,那才是奇怪的事情,朕会毫不留情的予以惩处。”

“至于说朕关心百姓之情绪,这绝不是小事情,诸位很清楚,东林党、复社和应社的影响还是存在的,朕以前多次说过东林党、复社和应社存在之弊端,其他不说,杨廷枢就曾经是应社之领袖,朕时常在思考一个问题,顾宪成万历年间创立了东林书院,为什么能够在短短几十年间,席卷大明天下,造成如此之大的影响,这一点需要诸位深思。”

“东林党人的目的实实在在,就是想着获取到权力,就是想着能够影响和左右朝政,这么多年以来,东林党人做了很多的事情,若是他们按照正确的方向发展,朕绝不至于不允许他们之存在,可惜东林党人自始至终没有明确的目标,朕仔细分析过,要说他们是为了国富民强,可他们没有具体的措施,要说他们完全是为了自身之利益,天启年间他们与魏忠贤拼死斗争,甚至抛却性命不顾,也不能够说是完全为了自我。”

“不管是百姓,还是士大夫和商贾,他们都是想着效忠朝廷的,可他们依靠的朝廷,必须是强有力的朝廷,遗憾的是,先皇期间,朝廷羸弱,无法让人心服。”

“这舆论之问题,朕历来都是重视的,不仅仅是现在,今后朕也要重视,朝廷之中曾经有一种很奇怪的情况,那就是不少的文臣,希望能够被廷杖,为此不惜顶撞皇上,不惜骂内阁,且他们被廷杖之后,得到了诸多读书人、士大夫的吹捧,反而更加的有地位,声望更加不一般,更有一些被削职为民的官员,得到了高度的吹捧,俨然之间就是圣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