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脸色苍白,手里拿着内阁的票拟,对着内阁一帮人毫不客气的开口了。
“朕同意征收剿饷,穷尽我大明之财力,就是想着要彻底剿灭流寇,我大明之百姓,时刻期盼着局势能够稳定,朕不惜耗费民力,保证剿灭流寇战斗之粮草供给,却换来如此之局面,难道朝廷大军惧怕流寇吗,朕早就说过,流寇之中尚有很多人,乃是走投无路之农民,只要能够好好的安抚他们,他们就一定会脱离流寇之队伍,回到家乡去种地的。。。”
皇上侃侃而谈,倒是没有发很大的脾气。
周延儒等人面面相觑,想不到他们殚精竭虑修改的作战计划,居然遭到了皇上的质疑和反对,这样的情形太少见了,若不是流寇已经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若不是大明局势之微妙,内阁是根本不可能参与到剿灭流寇之作战计划的,这是兵部的事情,不需要内阁商议,更不需要皇上来决断。
同时对李自成和张献忠展开大规模的围剿,难度的确是很大的,不要说孙传庭有些无能为力,就算是内阁和兵部统筹协调,都不一定能够达到目的,而且对李自成和张献忠同时展开围剿,很大可能让两人联合起来作战,那样流寇的实力将大幅度的提升。
至于皇上说到流寇之中大部分都是穷苦的百姓,这一点倒是不假,可既然他们已经投身到流寇之中,就已经不是穷苦的百姓,流寇造反十多年的时间,朝廷采取了数不清的招降策略,无一不是失败的,况且以这一点来断定流寇的战斗力不强,也是说不通的。
皇上说完之后,内阁首辅周延儒开口了。
“皇上,内阁商议的作战计划,并非是单单剿灭一股流寇,而是以剿灭张献忠为主、以剿灭李自成为辅,以彻底剿灭张献忠和削弱李自成的实力为第一阶段,待到彻底剿灭张献忠之后,大军接着剿灭李自成。。。”
“朕知道你们的意思,不用多解释了。”
周延儒尚未说完,就被皇上直接打断了。
“朕决定了,同时打击李自成和张献忠两路流寇,争取在年内彻底剿灭流寇,让北方稳定下来,朕决定征收剿饷,百姓本就无法承受了,杨爱卿提出的四正六隅、十面埋伏的作战部署,朕看很是不错,只要各省巡抚齐心协力,定能够一举剿灭流寇。”
皇上的这些话,等于是定下了调子,李自成和张献忠都是打击的重点,没有主次之分。
内阁无人开口争辩了,皇上既然下定了决心,内阁争辩也是没有什么作用的,可众人不明白,为什么皇上会武断的做出决定,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作战的具体安排部署,应该要尊重指挥官的意愿,而不是皇上或者朝廷直接决定的,如此的干涉太多,下面具体负责作战的将帅,将感觉到无所适从。
当然内阁也有一定的乐观情绪,那就是皇上决心征收剿饷,从粮草上面保证了朝廷大军的供给,这样就能够保证作战的顺利,至于说两线同时出击,剿灭李自成和张献忠两路流寇,可以兵分两路,若是作战不顺利,再来进行调整,也是可以的。
周延儒再次开口了。
“皇上,五省总督孙传庭一人指挥此番大战,难度颇大,臣建议朝廷派出一人协助指挥,可由孙传庭负责剿灭张献忠,由另外一人负责剿灭李自成。”
“这个建议,朕看可行,就派遣兵部侍郎陈新甲协助作战吧。”
离开乾清宫之后,周延儒轻轻叹了一口气。
陈新甲是兵部左侍郎,在朝中的地位不一般,派遣参与流寇的战斗,怎么可能是协助孙传庭作战,依照品阶和地位来说,孙传庭还要略逊一筹,如此怎么可能让孙传庭心无旁骛的指挥作战,如此的安排,很有可能让孙传庭和陈新甲各行其是,两人难以联合,协同作战更是无稽之谈,如此大规模的作战,必须有一个核心的统帅,难道皇上不知道这一点吗。
隐隐的,周延儒感觉到,皇上不仅仅是对内阁不放心,恐怕对于下面指挥作战的统帅,也不是特别放心了,若是皇上抱着这样的心思,那后面的事情就真的不好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