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王宝玉说是不参与战事,到底还是顾念旧情,暗地相助了诸葛孔明。”司马懿叹气,不用说,这么先进的设备,一定出自于彝陵。
“末将认为,可派出一队人马,拦截烧毁蜀军的木牛流马,断其粮道。”张郃见司马懿没有出兵的意图,退而求其次,又提起了另外一件事儿。
“将军不必急于一时,蜀军虽有木牛流马,流连往返不知疲倦,但蜀中连年征战,粮食欠收,终有缺粮之忧。”司马懿不同意张郃的提议,诸葛亮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由着这边的军队绕远去打劫军粮,去了只有损兵折将的下场。
“大都督,我军长此以往,军粮消耗亦十分严重。”张郃提出的问题很客观,光考虑蜀军缺粮,魏军这边同样有这样的烦恼,朝廷方面要的是最终的取胜结果,司马懿一直都是这样不温不火,不紧不慢的,急性子的人真是跟他耗不起。
“呵呵,不知对王宝玉该爱该恨,昔日他有意放走一人,却被我所用,倒是解决了我军的粮草之忧。”司马懿呵呵笑了起来。
司马懿说得这个人,正是当初被王宝玉放走的邓艾,在司马懿的照顾下,邓艾担当了豫州的典农功曹,专门负责粮食生产。
邓艾虽然语言表达能力差,严重口吃,半天说不了几句话,却是个实干家,而且还是十足的工作狂,天天喝了鸡血似的,挥霍不完的精力。
邓艾带领百姓开挖河渠,引水灌溉,广积粮食,同时开通漕运之路,一时间,豫州成为了魏国的粮食主产区。
此时邓艾正押运着大批粮草赶来前线,数量足够魏军吃半年有余,司马懿自然有恃无恐,下定决心要把持久战坚持到底。
司马懿的想法没有错误,张郃也对此表示赞许,但是,魏国朝廷对此却议论纷纷,王朗、曹真的相继陨落,这份冲击并未散去,大家几乎都一致认为,司马懿的做法是懦弱之举,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司马懿官居要职,但却并没有较大建树,每次打战但求无过,不求进取,以保存实力为主,奸诈可恶。武将们更是对这种打仗方法呲之以鼻,魏强蜀弱,硬碰硬打一仗又能咋地,按兵不动,那就说明司马懿怕了诸葛亮!
奏折如同雪片般飞到了皇帝曹叡的案前,开始曹叡根本不予理睬,架不住数量太多,其中也不乏再次提及司马懿狼顾之相,如此坚守不战,或另有企图,理当重视。
陈群的态度很坚定,既然选择了司马懿,那就放手让他去做,朝廷最好不要干预,但统领兵权的太尉华歆却挺不住了,大家都说他的权力有名无实,照比司马懿还不如。
华歆一连上了三道奏折,强烈要求司马懿出兵,而且还分析了战况,诸葛亮将兵力集中在西部祁山,汉中之地必然空虚,如果此时再出奇兵走褒斜道,势必可以一举拿下南郑城,让诸葛亮后院起火,不能相顾。
耗费军粮无数,战争总没有进展,曹叡最终还是接受了华歆的建议,一道圣旨秘密传给了司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