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杨稷的事情终于东窗事发,被朝廷的言官们捅到了大朝上,使得正统帝派人前去彻查,杨稷这次可凶多吉少。
显而易见,朝堂上敌视杨士奇势力肯定会趁机给杨士奇沉重的一击,李云天不由得担心起杨士奇的安危来,已经古稀之年的杨士奇无论如何也经不起这番折腾了。
“王爷,那些言官竟然胆敢在大殿上弹劾杨阁老,背后肯定有人指使。”林馨看完了那份公文后不由得蹙着眉头说道,这件事情一定有人幕后暗中推动,只是不知道是哪方势力所为。
不管是谁做下的这件事情,对内阁的势力都将是极大的打击和损害,杨荣死后内阁的实力已然受损,现在内阁完全是杨士奇和杨浦在撑着。
至于新近入阁的马愉和曹鼐,无论是声望还是资历都无法与杨士奇和杨浦相提并论,根本无法与朝堂的各方势力相抗衡。
“树欲静而风不止,实在是令人讨厌。”李云天叹了一口气,脸上流露出了郁闷的神色,内阁这次看来是要经历一场大劫了,不知道杨士奇能否扛住这场风波的冲击。
内阁中由于杨荣、杨士奇和杨浦的存在,稳稳地压了六部一头,杨荣死后内阁和六部的实力已经旗鼓相当,如果杨士奇再出事的话那么内阁就要被六部压制,双方的势力可谓此消彼长。
让李云天感到担心的是,内阁的后继力量不足,由于杨荣、杨士奇和杨溥太过优秀,而且资历深厚,这使得内阁的后继者很难达到他们的这种高度。
杨荣去世之前就开始从文官集团中挑选后继人选,马愉和曹鼐就是被杨荣引进入阁的,虽然杨士奇和杨溥极力培养两人,可从目前的情形看来马愉和曹鼐无法与六部尚书相抗衡。
在李云天看来,京城各方势力处于一个均势是最好的选择,一旦这个平衡被破坏那么势必影响到朝局的稳定。
第二天上午,杨溥急匆匆地前来见李云天,他今天一早收到了来自京城的急报,知道杨士奇出事了,心中是万分焦急,故而前来找李云天商议对策。
除了李云天是杨士奇的得意门生外,李云天同时还“权”内阁事务,可谓是没有内阁阁员头衔的阁员,如今内阁出了如此大的事情杨溥自然要来找李云天商量。
实际上,早在杨荣活着的时候,杨荣、杨士奇和杨浦就想要去掉李云天的“权”字,使得李云天成为真正的内阁阁员。
不过如此一来的话李云天就要放弃在都察院里的职务,因为内阁的阁员由于身份特殊是不能在各大部院衙门担任实职的。
在杨荣、杨士奇和杨浦看来,李云天正值壮年,如果有他坐镇内阁的话可以确保内阁数十年内无忧。
为了达成此事,杨荣、杨士奇和杨浦曾经向张氏太皇太后提过建议,对李云天开一个特例,恩准李云天以都察院堂官的身份入主内阁。
虽然都察院也属于京城部院之一,但与六部不同的是它负责的是监察文武百官的事宜,故而属于文官集团中非常特殊的部门,与内阁与六部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文官集团中有着超然的地位。
可惜的是杨荣三人的这个念头被六部的堂官们所阻,六部堂官们自然不希望李云天进入内阁,如此一来文官集团内部内阁和六部之间的势力平衡将被打破。
由于六部堂官的反对,杨荣三人只好放弃了这个想法,毕竟李云天不可能辞去在都察院的职务,不仅张氏太皇太后希望用李云天来震慑那些贪赃枉法的宵小,李云天也需要都察院堂官的身份去推动他的计划。
因此,这件事情到最后不了了之,成为了杨荣心中的一个遗憾。
杨溥心中非常清楚,马愉和曹鼐的实力不济,内阁现在非常需要杨士奇这个首辅来撑场子,一旦杨士奇出事的话内阁将受到重创。
为此,杨溥这才第一时间就去讲武堂扬州司务处商议解决此事的办法,他也对杨稷的恶行有所耳闻,这次朝堂上的有心之人暗中推动针对杨稷事件必将使得杨稷恶行被公之于众,而杨士奇也会随之受到牵连。
可以肯定的是,都察院必定会介入到杨稷的案子,李云天虽然因为是杨士奇的门生会回避此案,但身为都察院的左都御史他的态度至关重要。
无论是李云天还是杨溥,都不希望看见杨士奇过多受到杨稷案子的牵扯,可事已至此两人也没什么好办法。
此次前去江西泰和县查案的监察御史属于六部的阵营,肯定会把杨稷在当地的恶行查个清清楚楚,难道要让李云天向其施加压力瞒报杨稷的恶行?
杨溥实在无法想象杨士奇会因为此事受到何等的心理煎熬,对于一名一心为国的朝廷重臣来说,有什么比晚年不保更为令人感到唏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