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节(2 / 2)

胤礽犹豫纠结之下,自然就求助般的看向了康熙皇帝,“皇阿玛,要不,请乌库玛麽出面帮忙?由她老人家召集一些夫人福晋们商议商议?”

康熙皇帝听了儿子这个比刚才还大胆的提议,猛地咳嗦出声。

臭小子刚刚只是说让少年少女在定亲之前相亲一眼,现在就提议让女子管女子了,改天是不是还要在朝堂上设置女官专门管理女子事物?

其他众位翰林也都是一脸的不自然。他们这帮精通百家的饱学之士都没有好主意,束手束脚的不敢在这传承千年的礼教上面动刀,那帮子天天在家里只知道管理家务,照顾孩子们的当家夫人们,能有什么好法子?

陈延敬大人看着大家伙儿都犹豫不决,做不出定论,免为其难的站了出来,“皇上,既然我们这些大老爷们确实不擅长处理儿女之事,不若就请太皇太后她老人家出面?”

迎着皇上和同僚们疑惑的目光,镇定自若的陈大人不愧是历史上康熙一朝官场斗争的最后赢家,其稳定的心性现在已经是初漏端倪,“皇上,微臣听说太子殿下的玩具处新招收了一名小姑娘,由此可见,这女子也是会有不输于男子的才华的。”

“现在大家也都已经看明白了,类似玩具处里面的大师们和匠人们,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既然女子也有这方面的天赋,于国于民这个女子学院也要开办下去,不能出任何的差错儿。”

“因此,微臣认同太子殿下和张英大人的意见,不管怎么说,以国事为重,小儿女们的名声损失了一点儿,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

万事以国事为重,这是果断的陈大人的想法,其他翰林们纷纷点头,高士奇大人一脸凝重的说道:“虽然猛然一起提出来让少年少女们亲自相看,有点儿过于孟浪,可是除此之外,暂时也没有其他的好办法。”

“微臣也认同以国事为重。估计过个五六年,大家就会慢慢的接受了这个新物事。就好像女子学院一样,一开始的时候大多数都是不看好或者是坚决抵制,现在也都慢慢的开始接受了。”

“臣等附议,当以国事为重。”

康熙皇帝无奈的点头,臭小子就会一脸无辜而又不自知的给他们挖坑。这一旦开了女子议事的先例,后面的事儿可就不好预估了啊。

宝贝儿子达成目的,心满意足的去午休了,满脸郁闷的康熙皇帝又和众位大臣们商议了一些其他的事儿后,估摸着太皇太后应该是午休结束了,就收拾收拾心情去了慈宁宫。

太皇太后听了皇帝孙儿的请求,惊得差点儿从座椅上跳起来,“皇上,太子毕竟年幼,再聪明也是思虑不周,他随口一个提议,那几位汉臣们居然都同意了?”

“皇祖母,这个事儿也是没有办法。大清国现在这个发展势头,需要很多很多顶尖人才,既然女子有才,这个女子学院就要顺顺当当的开办下去。”

他们这些大老爷们,嘴里说着万事以国家为重,可是谁又忍心放任这些女娃儿们不管?还是要努力的做些事情,尽一番心意,把事态控制在大家都能接受内的范围才好心安。

太皇太后看着一脸无奈妥协的孙儿,摇了摇头,“皇上,这么下去,满汉之间不通婚,或者官民之间不通婚的规矩都会慢慢的废掉。”

太皇太后虽然身在后宫,可是她对于这片用满蒙儿郎的血肉之躯打下来的江山,始终是放在心里头搁着,这些年大清国因为太子捣鼓出来的东西,进而发生的巨大变化,她老人家当然都是心里明镜似的,了然于心。

不光是这片中原大地,就连满蒙的东北老家和科尔沁,现在都因为那些沥青路面,青砖瓦房,玻璃,精油,烫发,新式服饰等等,每天都在一点点的变化着。

生养自己的这方天地已经改变了,人们的想法儿当然也跟着变化。以前谁都看不起的匠人,现在各个都是国宝;以前人人捧着的士绅们,突然发现自己引以为豪的小日子,还没有那些做海外贸易的富商们过得滋润。

康熙皇帝又怎么会不明白,儿子虽然一直没提满汉通婚的事儿,可是这么发展下去,压根儿就不用他提。

你说这三格格或者五格格要是跑来和他说,她看中了哪个汉臣家的儿子,小伙子没有婚约在身,人品相貌各方面也都非常的好,她也愿意放弃公主的身份下嫁,他是同意还是拒绝?

过几年后,如果三阿哥在女子学院里面自己找了一个汉家姑娘,两个人郎才女貌,情投意合的,你说他能做出捧打鸳鸯的事儿吗?

越想越烦躁的康熙皇帝,忍不住捏了捏眉心,开始在慈宁宫转圈圈。

第128章 飞机

已经苍苍老矣的太皇太后,看着尚且年轻的皇帝孙儿愁眉不展的焦躁模样, 反而搁下了刚刚的忧心忡忡, 安慰的笑了出来, “皇帝, 你呀别急,车到山前必有路,这事儿都还没发生那,我们有的是充裕的时间琢磨这个事儿。”

康熙皇帝站直身体, 居然是有点儿迷茫的样子,对着一脸慈祥稳重的太皇太后,好像是喃喃自语的说道:“皇祖母,太子认为一个民族要长久的发展,需要的是文化底蕴和文化传承。”

“他曾经和孙儿提过, 可以把汉家文化和海外西方国家的文化结合起来, 做出来一门新的学说, 海派学说。”

太皇太后心神震动,一双浑浊的老眼不敢置信的看着康熙皇帝,颤颤巍巍的问:“皇帝,你和太子,可是要给满清的传承,重新找一条路子?”

这些年来太皇太后越是学习汉家文化, 越是心惊,历朝历代,虽然有不少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成功例子, 大唐李家也有明显的胡人血统,可是这几千年来,真正能够统一天下的却只有汉家文化。

汉人老百姓可以不用管做皇帝是什么出身,什么来历,因为他们明白,要治理天下,就必须是用他们的汉家文化。

虽然他们满清为了让自己不被汉家文化同化,用尽了各种方法,可是却收效甚微。因为但凡一个有头脑有见识的人,只要他见识了精妙绝伦的汉家文化,他就不可能不被吸引。

太皇太后真的担心,再过几代人,估计连皇家的儿孙们,也不再会说满语,蒙语了。别的不看,就只看大阿哥和三阿哥,这俩孩子天天在外头的新式学院进学,学的这些新式做派,和那些汉家儿郎有什么区别?

三阿哥还好一些,大阿哥现在的蒙语只够打个招呼,满语也是不顺畅。

发现太皇太后激动的模样,反应过来的康熙皇帝赶紧的上前扶住老人家,给她轻轻地拍着背,“皇祖母,你别激动,这个事儿,还是要看缘分。就好比容若的那个天赋才情,满人里头,一百年能出一个就不错了。”

缓下来的太皇太后也轻轻的拍拍皇帝的手臂,“皇祖母没事儿,皇帝不要担心。皇祖母就是高兴,这个事儿,你们父子俩心里头有数就好。”

“我们呀,也只能尽力做好自己该做的,至于将来的事儿,这天下谁能说得准?儿孙自有儿孙福,千万强求不得。”

“皇祖母现在看着大清国现在人人安居乐业,家家富足安康,你们又都稳稳当当,健健康康的,这心里头高兴,满足的很。这个事儿做成了对于我们满人是好上加好,美上添美;做不好也没什么。太子已经做得非常优秀,皇帝别给他太多压力。”

康熙皇帝憋了一肚子的话不能和任何人说,只好在心里骂一句臭小子。

“皇祖母,那小子每次都只是上下嘴皮子一动,最多就写个章程。最后这些大小各种事儿还不都是孙儿在忙乎?你看他现在被惯得,连你也给劳动上了。”

听到皇帝嫌弃她最喜欢的重孙孙,太皇太后一瞪眼,满脸不乐意,“家里孩子有麻烦不好解决,来找自己的乌库玛麽帮忙,不是天经地义的吗?难道皇帝嫌弃皇祖母这老胳膊老腿的,给你碍事了?”

康熙皇帝赶紧告饶赔笑,“皇祖母,孙儿哪儿敢嫌弃你,孙儿这不是怕你嫌烦吗?本来应该是我们小辈儿孝敬你安养天年的,可是这几年下来,不光是劳烦皇祖母天天盯着那几个还没剃头的皮小子,还把苏茉儿姑姑从你身边调了出去,孙儿心里头不安。”

“皇帝放心,天下人的日子都越来越好了,皇祖母也是活的越来越舒坦。有这些小阿哥们天天在身边儿欢喜的闹腾着,才是好那。”说着说着,太皇太后想到了昨儿小阿哥们闹出来的趣事儿,不由的就笑了出来。

“至于这小儿女们说亲的问题,你们这些大老爷们还真的不好出面,更不好明白直接的按照那些国家大事操办。”

“而且这事儿的关键还在于汉家儿女,朝廷出头引导估计会适得其反,引发无谓的满汉之争。就跟放脚那个事儿一样,虽然是个大好事儿,可还是要汉家人自个儿回过神来才好。”

“少年男女之间那层模模糊糊的窗户纸,不光不能捅破,稍稍碰一下也是不行的,轻轻的摸一下就会留下给人说嘴的印记,就好像是那些读书人天天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所以,太子的提议是对的。既然这些汉官代表都松口了,皇祖母明儿给张英,李光地,高士奇这些人家里的夫人,都传个话儿,让她们后天一起进宫一趟。”

“把皇太后,皇贵妃,苏茉儿也都喊来听听。商议好以后,再给满汉蒙八旗的各家福晋们也都解释清楚,做出个明确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