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章 最后之作(1 / 2)

韩警官 卓牧闲 1740 字 13天前

“张先生,楚小姐,我先谈谈一点浅见,说错的地方二位不要见笑。”

杨教授扶扶眼镜,指着油画娓娓道来:“如果没看错,这应该是一幅未完成的风景画,描绘的是日落,由于画家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日落美景在光线还没变化前完成作品,所以画面不可能描绘的很仔细,所以看上去很粗糙。”

色调是整幅画的灵魂,如果没有调子,也就是说一幅油画没形成一种基调,没有和谐统一且又富于变化的色块组合,那一幅画可以说没有达到及格线。这幅作品虽然没完成,但整个画面效果可以说出来了,色彩柔和、逼真,色块与色块之间搭配和谐统一,变化无端,微妙细腻。”

一幅不知道所以然的画,专家居然给出这么高评价,韩博倍感意外。

怎么看怎么不像“日落”,李晓蕾和江亚男一样觉得有些夸张,站在边上欲言又止。

知名画家张先生朝三人微微一笑,指着画补充道:“构图天马行空,如果没猜错应该是即兴之作,个人很认同杨教授刚才关于描绘时间不够的观点,日落时间不算短,但也算不上长,画家要考虑重要的元素----色彩。”

“色彩?”韩博听得云里雾里。

“韩局长,我所说的色彩不同于调色板上的颜色,画家从来不会把调色板上的颜色,也就是工厂制造出来的颜料,原封不动搬上画布,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颜色都是经画家精心地加以艺术化的调制过。”

张先生顿了顿,指着画上的线条接着道:“笔触、节奏可圈可点,能看出画家具有很强的造型能力,具有深厚的素描功底。窃以为这幅作品不是没完成,而是已经完成了,画家已经表达出他想表达的东西,能让人对日落的景色产生丰富联想,再画只会适得其反,只会画蛇添足。”

韩博左看看右看看,依然没能看出个所以然,更没产生什么联想,不禁苦笑道:“没艺术细胞,真看不懂。”

气质不凡的画廊女老板嫣然一笑:“韩局长,中国画讲究气韵、意趣、笔墨,油画则不然,尤其这样的抽象油画。在画面的表现上,画家抽掉了摹写自然物的形,代之以一种意念、意象的表现。

没有具体的自然界的形象,只有色块、线条、点面等等,能让读画者仅从这些色块的组合中引发联想与想象。抽象绘画的艺术理论形形色色,但可用一句古人的话来概括,即‘大象无形’。”

曾在拍卖行干过的楚经理点点头:“通常,人们有一个误区,以为印象派、野兽派、未来派都叫抽象画。其实,这些艺术流派,不过是突破写实主义、古典主义的框架,并没有把形象抽取掉,只是把现实的形象加以现代化的表现,加以变形与夸张罢了。”

韩博从未想过搞收藏,对这些理论真不感兴趣,直言不讳问:“在三位看来,这幅画到底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如果拿到画廊能不能卖出去,能不能卖上价?”

这个问题把两位男士问住了,不约而同朝画廊老板娘看去。

陈雨琳紧盯着油画看了好一会儿,沉吟道:“画这幅作品的画家具有一定功底,构图、笔触、色彩、线条可圈可点,但在我看来作品含义不深,意趣不浓,既无装饰趣味,也没刻意匠心,正如张老师刚才所说,应该是画家的即兴之作,他没想过卖,如果我是收藏者,我也不太可能买。”

韩博脑海里浮现出吴澄坐在阳台上画日落的画面,低声问:“画家画着玩的,打发时间的,所以这幅画没什么收藏价值,不值钱?”

“也不能这么说。”

杨教授一边带着韩博欣赏画廊里的其它画作,一边微笑着解释道:“对于书画类的艺术品,价格和价值是不相同的,价格低不一定艺术水平低,价格高并不能代表作品的艺术水平高。价格是人为的,价值是客观的。

艺术创作应该重在其蕴含的文化价值,市场价值则是次要的。真正的艺术家,他们穷尽一生在追求真正的艺术,永远不会把价格当作自己的终极目标。所以,在这个圈子里谈价格高低没有意义。”

这显然不是韩博要的答案,看着他欲言又止的样子,陈雨琳笑道:“这几年的拍卖市场上,国画比油画更受追捧。这主要与我们中国受众的欣赏习惯有关,觉得未来的收藏市场中国画要大于油画,中国人更容易接受中国的水墨艺术,这是文化的一种不可替代性。

在这个大环境下,一幅含义很深、意趣很浓的高水平作品,都不一定能拍出高价,何况这样的作品。尽管现在的画作市场不仅拼水平,还拼作者的人气,甚至拼作者的社会背景,但好的作品一定能经得住时间考验。”

“现在不值钱,或许将来能卖上高价?”

“梵高一辈子只卖出一幅画,但是到今天,每一幅梵高作品都是价值连城。所以,最后的赢家,一定是那些高水平的作品,能够流芳百世的作品。”

正说着,门口来了一辆警车。

一个民警跑进来立正敬礼,韩博抬起胳膊回礼,说了一声:“搬进来吧。”

“是!”

杨教授等人被搞得一头雾水,只见民警跑出去打开警车后备箱,又捧进来两幅油画,一幅是肖像,一幅是风景,看到作品上的作者署名,陈雨琳下意识问:“韩局长,刚才那份日落也是吴先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