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节(1 / 2)

邮寄新娘[七零] 溜溜猪 2268 字 1个月前

粮票里面还夹杂了一两五钱的肉票好几张,都是韩景林攒下来给他的。

“一个人在外面不容易,可也要注意别染上什么恶习,让二叔发现你在外面胡作非为,第一个打断你的腿的人就是我你信不信?”

“信,我信你,多谢二叔啊。”

韩景柏刚好下班从外面进来,看见屋里这么多人,笑道:“这么热闹,嫂子也回来了。”

三个孩子叫了一声三叔。

韩景柏也是有日子没见到二娃,除了关心他什么时候走,又见他好像长高了一点,乐呵呵的从兜里面掏出来了一叠零零散散的粮票:“你拿走,这一走大半年的都不能回来,在外面可别饿着了啊,这些粮票是叔的心意,你拿下。”

看着都是东拼西凑弄来的。

二娃这一趟来收获满满,都有点不太好意思了,赵曼叫他赶紧收下。

他就屁颠屁颠收下了,心说今年上半年的口粮算是满满当当凑齐了。

孩子们凑到一起就跑到院子里面去玩,王桂花拉着赵曼问一问她养猪的事儿,在她心里这个儿媳妇作意最正,分析起时局来也头头是道的,她现在等别的都不感兴趣,唯独养猪这一项,想好好做,往大了做,一年要是能出几十头猪,家里的纯利润都要有几千块,想想都不眼馋人家上班的人了。

韩家这养猪的生意,是从前年开始做的,一年比一年好,且王桂花有自己独特的猪饲料配方,科学的饲养方法,王桂花自己有个小本本,记录了每一批猪崽子抓来和待出笼的时间,等猪的体重到了一定的饱和期,就赶紧出笼卖掉。

如此一来,既避免了浪费粮食,也给后来的猪腾了地方出来。

说了一会儿话自然要留饭,家里面还有去年烟熏的腊肉,让唐彩云给切出来两条,跟粉条一起炖了,做了好大一锅。

农村做大菜开饭时间就晚,孩子们都饿得嗷嗷叫了,这边还没开始吃。

到下午五点半的时候,王桂花开始叫小儿子过来:“去叫你大哥回来吃饭。”

话刚落音外面响起来汽车的声音,就听见孩子们一声欢呼。

虽然说韩景瑜是个冷面阎罗,可在孩子们堆里面还是挺受欢迎的嘛。

韩景柏刚出门,见到韩景瑜过来,叫了一声“大哥。”

王桂花赶出门口去,笑得合不拢嘴:“你怎么就过来了呢,我刚想打发景柏去你单位叫你吃饭,顺便找你问问政策的事情。”

虽然大儿子现在不直接参政,但新区的政策什么的他了解的比旁人通透。

赵曼逗他:“你不会来接我的吧?”

韩景瑜:“怎么?”还接不得了?

赵曼:“你肯定不是来接我的。”

韩景瑜斜眼睨她:“我不接你我来这里做什么?”

赵曼心里甜丝丝的:“哼。”

韩景瑜道:“我吃完饭还要回去加班,等会儿把你接回家了就成,你晚上要是困了别等我。”

赵曼:“那你怎么知道我不在家的?”这个人好神通哦。

韩景瑜:“那我可不能告诉你。”

两人嘀嘀咕咕说着话可真是让人羡慕啊,结婚这么多年了感情还这么好。

赵曼这福气,其他人可是羡慕不来的。

韩景瑜过来等了一会儿,饭菜都做好了,叫齐了孩子们也进来吃饭,家里面人多分成了两个大桌,大人一桌小孩子一桌,小孩子那一桌基本上没人。

孩子们吃东西狼得很,要分饭,一人捧着个大碗,跟在食堂吃饭一样分完了就捧着碗饭出去玩,孩子们永远都玩不够。

大人们的那一桌摆齐了,大家都上了桌,桃花村这边吃饭不分男女,都可以上桌,其乐融融。

从过完年以后好久都没凑到一起了,韩家三兄弟坐在一起喝点小酒。

韩景瑜道:“我便不喝了,等会儿还要开车。”媳妇儿现在怀着身孕,耳提面命要他注意不能酒后驾驶,在这方面他比任何人都自律。

虽然不喝酒,但是陪着兄弟几个说说话,聊聊以后的政策。

这回王桂花拿到的是第一手的消息,就是区政府办公室最新公布的。

从今年开始,土地真的就分下来了。

区里面不管是谁种,总之一年总要种一季东西,责任田不能盖房子,其他种什么都随便你,各家各户管好自己的田地,农民向国家交农业税。

至于农业税的占比,等比以前干活分粮食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激励,分到农民手上的粮食更多了,农民干起来也更加带劲了。

而以后养猪养鸡养什么国家也都不管,而且像新区这样的,去年产出那么多粮食,粮食加工产业产出的副产品也多,国家鼓励养猪!

从今年开始,养猪由国家负责收,政府还给往养猪场,农村派出去兽医,等口扶持农村。

这下好了,养猪再也不用往村里面交半头,就全部是自己的了。

韩石头难得高兴了一回,端起酒杯来:“成成成,大家伙干的这么辛苦,明年多挣点钱,来年咱们多分点钱,就把东西厢房都盖好了,老婆子,咱家鸟枪换炮,要不要直接整个录音机啥的来听听?”

搬到北方以后,生活条件比以前要好很多了,想想当年啊,还在桃花村的时候,没有地种,产出就不多,整个村里满工分就是六个工分。

等比人家生活在平地里,能够种植经济作物的隔壁村子,人家的满工分是十二个工分。

差了一倍的工分意味着什么,同样都是干活,人家壮劳力能分到多一倍的口粮。

在那个年代,家里哪怕多一口饭吃,也是要轮着好几个人抢来吃的,没有足够的细粮就只能找富裕点的人家换粗粮,总要吃饱才能讲究生活不是?

其实最开始说国家征收,搬到北方来,好多人也不愿意背井离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