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8章孙可望的震惊之旅(1 / 2)

扶明 话凄凉 2683 字 14天前

赵铭翻身上马,领着孙可望出了扬州城。

年底,江北地区覆盖着一层白雪,不过城中的街道,却被打扫干净。

清早,扬州城中便人声鼎沸,人群如织,各种吆喝声,好不热劳。

一行人骑马从街道上缓步通过,两侧都是冒着热气的早食摊子,茶楼、小酒馆内坐满了人,桌子都摆到了外面。

这副场景,孙可望一路行来,已经看见多次,可是每次看见,依旧感到震撼。

窥一斑而知全豹,这些江南平常的市井之气,旁人就看个热闹,但孙可望看到的更多,那是周国与明朝的差距。

这时赵铭一行出城,来到瓜州渡,码头两侧,停靠了上百艘货船,江面上还有千帆航行而过。

赵铭完成南方的统一后,云贵的铜、茶,湖广的粮食,都能通过南方发达的水系网络相连,运送到江南,江南和海外的商品和物资,也能逆江而上,进入内地。

道路的打通,给了明朝商业,带来极度的繁荣。

这时,赵铭站在江北,马鞭指长江,不禁对孙可望道“孙国相,你看这长江,像不像大明身体内的血管”

孙可望愣了一下,道“摄政王这个比方,很是生动。”

赵铭道“长江是血管,江上的商船,就是血液,他们从湖广到江南,从江南到湖广的流动,大明朝才有如今活力”

孙可望若有所思,而这时,赵铭一夹马腹,便来到码头,早有兵船在此等候。

当下赵铭一行人,登上大船,横渡长江,临近中午时,抵挡镇江。

一路上,孙可望数次想要询问称藩一事,都被赵铭把话题移开。

孙可望见赵铭不想谈,便索性也就不提,跟着赵铭奔波,看赵铭倒底要搞些什么名堂。

对于赵铭而言,其实是想以和平的手段,来迫使吴三桂屈服,不过赵铭知道,这种可能性不大,除非明朝拥有绝对优势,否则吴三桂不可能放弃如今的基业。

虽说明知和平解决周国的可能不大,但是赵铭还是决定,带着孙可望看一看明朝的实力,期望周国能够做一个正确的选择。

赵铭并未带孙可望去江北明军大营,军队不打仗时,其实都差不多,看不出太明显的差距。

赵铭要带他看的是,明朝有而周国没有能力,那便是制造器械和强大的经济实力。

要让孙可望,看到自卑,看到自闭,认清周国不可能是大明的对手。

赵铭要带孙可望参观的第一处,便是位于镇江的江南制造总局。

镇江与扬州相对,地处长江与大运河交汇之处,地里位置十分优越。

这时,限制明朝冶炼和铸造的主要问题,便在于矿石和煤炭的开采和运输,其中运输又占据了主要的因素。

一般而言,矿石全靠人力和畜力运输,而人将矿石运下山,一天也就几百斤,粗练提纯后,便所剩无几了。

冶炼需要矿石和煤,这两样东西,通常又不在一处,而一旦远距离运输,又会增加成本。

自从朝廷建立两淮煤业后,淮南寿县一带的煤炭,便经过淮江,入大运河,而后抵达镇江,而位于镇江上游的铜铁,则自池州铜陵一带,顺流而下,运到镇江城外。

工部便于此,设立了一处,包括冶炼和铸炮的工坊,便是江南制造总局。

赵铭一行人上岸后,便奔向镇江,望城外冒着浓烟的作坊而去。

整个制造总局,占地约一千多亩,有城墙包围,包括粗铁和黄铜的冶炼提纯,火炮、火枪的铸造,炮弹的制造,还有试炮的靶场,占地极广。

孙可望至扬州时,曾于江面上看见镇江方向,升起的一道道烟柱,当初还有些疑惑,现在看见巨大的工坊区,立时感到震撼。

赵铭微笑道“这里占地一千多亩,有上万名工匠同时上工。江南之地,像这样大型作坊还有很多,五千雇工以上的棉纺工坊,每个县都有几家。这些雇工,平时生产,战时稍微训练,便可拉上战场。”

赵铭不着痕迹的恐吓着孙可望,唬得孙可望一愣一愣的。

他对自己一向很有信心,认为自己治理下的周国,不比明朝差,可是他现在开始自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