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8章(2 / 2)

唐寅在异界 六道 3302 字 2个月前

肖敏和傲晴双双走上前来,对唐寅说道:“大王,我们伺候公主更衣。”

唐寅摆摆手,轻声说道:“公主……太累了,还没有起床,你们等会再进去吧。”

肖敏和傲晴对视一眼,然后脸色同是一红,心照不宣地应了一声,退了下去。

等到殷柔睡醒时已是日上三杆,唐寅已在外面满跑了数圈,连拳法都打了数套。

当她睁开眼睛时,发现唐寅正坐在床榻旁,正笑呵呵地看着自己,她立刻回想起昨晚的事,小圌脸涨红,整个人缩到被子下。

唐寅的笑意更浓,凑到她的耳边,低声问道:“还痛吗?”

这话不仅让殷柔的脸红,连身子都红了,她忍不住娇呻道:“你太坏了……”

唐寅大笑,将殷柔连人带被子的一并抱入怀中。

这次的云中仙境之游,不仅改善了唐寅和殷柔之间的关系,也让二人有了夫妻之实,对此,唐寅是非常感激赵安然的,在艾嘉面前也一再称此人够机灵,很会办事,值得重用。

赵安然在地网里只能算是个新人,而且还不是风人出身,但云中仙境之游过后,他在地网的地位得到大副提升,当艾嘉向唐寅进谏提升他为千夫长时,唐寅连犹豫都未犹豫便点头同意了。

要知道暗箭、天眼和地网都是特殊机构,见官高三级,在这三个机构里,即便程锦、乐天、艾嘉也仅仅是兵团长级别,但军阶却是中将军,下面千夫长的军阶亦可达到偏将军。

所以说,有能力的人未必就一定会飞黄腾达,关键还得看他会不会做人,会不会抓圌住机会。赵安然只作对了一件事,就从一默默无闻的小卒成功挤进地网的核心阶层,也正是这个道理。

唐寅一行人,离开瑶城,又行五日,穿过云中郡,进入瓦沧郡境内。在瓦沧郡与池州郡的交界处,唐寅与先前赶到的平原军和百战军汇合,住进两军的营地之中。

他这一路陪着殷柔游山玩水,足足走了一个多月,而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安桓之战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由陆辰统帅的桓军简直是势如破竹,从安国的池州一路向东圌突飞猛进,仅仅用了十日便打到古饶郡。安国在古饶郡的驻军更少,桓军未费吹灰之力,便占领了古饶郡全境。

这时候,安国的池州和古饶二郡,除了梅城,已全部落入到桓军的掌控之中。而后,桓军没有任何罢手的意思,青云侯陆辰挥师南下,亲率大军三十五万,直圌插安国本土。

安国的上将军于思藐临危授命,统帅三十万的安军于安国北方的天图郡摆好架势,欲与入侵而来的桓军决一死战。

对于三十万的安军,陆辰并未放在眼里,可是深入敌境作战,陆辰不想与强敌做正面交锋,他用疑兵之计,以小股兵力伪装成己方大军的主力,继续南下,而他自己则率领主力大军悄悄绕行,避开以于思藐为首的安军,直圌插天图郡的郡城——松化。

他这一招疑兵之计,大出安军所料,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打了安国方面个措手不及。

偌大的郡城,安国北方的重镇,由于防守空虚,准备不足,在桓军的猛攻之下,只一天的光景便缴械投降。

郡城失守,后方告急,在天图郡北面已经布置好营寨和防守的于思藐一部只能仓促回救,先前所做的那些防御全成了无用功。如果是处于守势,安军或许还能与桓军一战,现在被迫转守为攻,地利的优势已荡然无存。在于思藐回救郡城的半路上,遭到桓军的迎头痛击,双方于松化北部展开一场大规模的正面交锋。

此战的规模之大,方圆数十里皆为双方厮杀的战场,由天亮一直战到天黑,又由天黑打到天亮,经过一昼夜的激战,安军不敌,三十万人大军,战至最后,只剩下五万多人,全线溃败,一圌泻圌千圌里。

大获全胜的桓军趁势追击,一路追到天图郡边缘,这方作罢。

此战是安桓之争爆发后双方规模最大的一次交锋,以安军的惨败而告终。此战过后,安国可谓是举国震惊,中央军兵力锐减。

第534章

安国中央军数量的锐减,固然和天图郡一战的惨败有关系,逃兵的大量出现也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安国的国力强,但军力弱,这几乎都成了安国的传统,天下的共识。

之所以会这样,也和安国的地理位置有关系,它位于整个昊天帝国的中东部,和帝都上京接壤,可以说东南西北皆不与外邦相邻,也从未受过外邦的武力威胁,国民的生活安逸又太平,加上它的位置地处于中央,四通八达,极为适合经商。经过千百年来的传承,使得安人具备了商人的个性,很能吃苦,人们也愿意走出去,不在乎一年四季的走南闯北,但同时又自私自利,胆小懦弱,国家观念淡薄,就当时诸国而言,安人的凝聚力是最弱的。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安国商人多,常年漂泊在外,对家的概念已经很轻了,如果一个人心中都没有家,又何谈有国呢?

在安国,征兵本来就是件极为困难的事,而现在前方又战事不利,一下子伤亡二十多万人,逃兵的大规模出现也就成为顺理成章之事,就连拖家带口逃离安国的百姓也大有人在,而且还不在少数。

正所谓祸不单行,入侵的桓军就已让安国上下一片惊慌,不如该如何应付,而就在这时,川军由南方也攻入安国,这可和风国的设想出现了巨大的差异。

按照风国方面对川国的了解,川国是不会轻易动兵的,不到最后关头绝不出手,而这次却一反常态,在其盟国全面占优、风国还没有参战的情况下,毅然出兵,攻入安境。

对于现在该不该出兵,川国其实也是存有极大的分歧。川国国内的大多数贵族都是反对这么早参战的,其一,现在的局势还未完全明朗,贸然参战,暴露自己的意图,于己不利;其二,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这些贵族认为川国现在还没有准备好打一场大规模的战争,要参战,也应该等到秋收之后,粮草囤积足够充沛了方可。

但是川国的少壮派贵族却是同一口径,一致认为国家应该立刻参战。

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不管目前的局势明不明朗,哪怕就算桓军已处于全面劣势了,那己方还能作视不管吗?既然早晚都要出兵,为何非要拖到最后那么被动呢?其二,己方现在粮草不足,可是风、安两国不也好不到哪去,等秋收后,己方的粮草是充足了,那风、安两国的粮草不也一样积攒起来了吗?还有一点,现在安国已被桓军打得岌岌可危,正是己方抢夺战利品的好时机,如果安国最终被桓国一家打败,己方都未派出过一兵一卒,你还有何脸面去向桓国索要安国的领地?恐怕人家连一县一城都不会分给你。

在这些主战的少壮派贵族当中,云集了川国一大批青年才俊,其中挂有侯爵位的有两人,拥有伯爵头衔的则多达十余人。

他们可以算是川国国内的新兴势力,比那些上了年岁的老贵族们要更有志向,更加热血,也更爱川国。

老贵族们的势力在川国根深蒂固,有时候连川王肖轩也拿他们没办法,这次他倒是有意用少壮贵族打压那些位高权重的老贵族,把少壮派提拔起来,让朝廷的权利不至于都掌握在那些老贵族手上,另外,他自己也是认同少壮派贵族的主张,所以,肖轩最终力排众议,接受了少壮派的提议,即刻发兵安国,与桓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向安国都城御镇施加压力。

如果说桓军的战斗力是一的话,那么川军的战斗力要相当于一百,而安国的战斗力则无疑是负一百。

随着川军的大举进攻,安国南方一下子陷入到崩溃的边缘,大批的安军不战而逃,其逃亡的速度要比逃荒的百姓还快,用‘不击即溃,一溃千里’来形容毫不为过。

战争的局势急转直下,风国原本坐观其变的计划也实行不下去了,随着安国的告急文书如雪片一般传到唐寅手上,他连夜召集众将,紧急磋商己方的战略战术。

川国的一反常态让风国将领们无不大感意外,尤其是聂泽,当初正是他判断川国不会迅速参战,可实事上,却与他的推断截然相反。

风军大营,中军帐内。此时唐寅还未到,风国的众将跪坐于两旁,互相之间议论纷纷,皆对眼前的战事表示不乐观。

桓军目前投入的兵力已达四十万,据报,川国侵入安国南方的兵力也在四十万往上,仅仅是刚开战,两国的总兵力就已接近百万,而这么多的敌军,安军几乎已指望不上,只能靠风国的一己之力去应对,此战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就连平时在军事会议上不怎么爱说话的江凡这时候也忍不住问萧慕青道:“萧将军,现在我军该如何与川桓两军交战?”

听闻他的问话,其他人纷纷停止交谈,目光不约而同地集中在萧慕青身上。要说风国的名帅谁能派在第一位,那萧慕青自然是当仁不让,他的意见和分析,旁人也都异常重视。

萧慕青面色凝重地沉吟了许久,然后伸出两根手指头,说道:“要做两点,第一,向玉国求援,请玉国出兵增援,第二,突进池州郡,解白晴一部的被困之危,接管那二十万的安军,由我国指挥,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暂时稳定安国北方的局势,至于南方……那就得靠安国自己了,我们是远水解不了近渴,鞭长莫及啊!”

听完萧慕青的分析,在场众人无不大点其头,觉得他所言有理。上官元让嗤笑一声,说道:“安国又怎会把二十万的大军交给我国指挥?我看啊,那二十万人恐怕也指望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