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年前的夜(1 / 2)

风花醉 少穿的内裤 1912 字 16天前

第484章年前的夜

又是一个年关,对于赵有恭来说,是一种不同往常的体验,还多了一种平时没有的沉重感。年前,拓跋轻云以生命做赌注,逼得党项子弟低下了高贵的头颅,拓跋郄率领党项人依附定国军,赵有恭也履行了自己的承诺,将横山南部人马撤回。腊月二十八,三十多万党项族人从大山中走出,进入了延安府以及丹州等地,与此同时,身子还未完全康复的拓跋轻云也在阿联等人的保护下进了秦王宫。

为了几十万党项族人,拓跋轻云牺牲了自己,再次见面,相对无言,赵有恭让梅剑姐妹迎了拓跋轻云,安排到了靠近柳福殿的止水殿。见到拓跋轻云的时候,心中有许多话想要说出口,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诺大的宣政殿里,文武分居左右,拓跋郄和阿联站在厅中。

事实上这还是拓跋郄第一次见到赵有恭,所以他认认真真的看着这个坐在堂上的男子。对这个年轻人,恨有之,佩服亦有之,自己的乖女儿为了他甚至连命都豁出去了,能不好好看看他么?

拓跋郄此来,无非是为了党项族人谋取地位罢了。对此,赵有恭和章亿早有安排。几十万党项族人,老弱很少,为了避免党项人作乱,将这些人分成十几股安排在了丹州、同州以及延安府各地。同样为了安抚党项人,赵有恭准拓跋郄抽调两万党项青壮,组成以党项子弟为主的毓疏营和横山营,不过要求是这些新抽调的党项兵马必须进大杨滩经受新的操练,并且两营指挥使将由拓跋轻云亲自担任。

赵有恭有要求,拓跋郄同样也有要求,首先就是京兆府要向党项人提供五万石米粮,并且治下要一视同仁,不可有歧视之心。对此,赵有恭也没有过多的纠缠,拓跋轻云为了双方和好,牺牲了那么多,给党项人一些好处也是应该的,更何况拓跋郄的要求并不过分。

朝议结束后,赵有恭设宴款待了拓跋郄一行人,酒席过半,萧芷蕴也在萧岿等人的簇拥下来到了客厅。此时萧芷蕴一身宫装,紫色镶金褙子,长发梳做一个美丽的妇人髻。见萧芷蕴前来,赵有恭心中愁苦万分,萧大公主这个时候来,无异于在宣示主权啊,因为按照规矩,像拓跋郄这样的异族首领,该有正妃接见的,如今贞娘没来,萧芷蕴却来了,其中的意思就相当明显了。

朱琏和萧芷蕴二人谁做正妃,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赵有恭许多时日了,内心里,他是想让朱琏当的,可眼下的情景,可就有些复杂了。如今定国军体系里,契丹将领不在少数,尤其是萧岿,手底下握着近两万人乙室军人马,再加上一个庞赫,影响力自是不用多说的。如果让萧芷蕴做侧妃,恐怕第一个不答应的就是萧岿和庞赫吧,要是引得这二位契丹雄杰不满,这借助萧芷蕴的身份,手抚遥辇部众之事可就实现不了了。萧芷蕴以遥辇公主之尊,自不愿做侧妃的,可朱大娘子就甘愿当侧妃么?

也许对萧芷蕴了解的并不算深,可对朱大娘子,那可真是太清楚了。大娘子行事果决,手段颇多,心志不下于男儿,让她屈居萧芷蕴之下,简直是痴心妄想。

正妃定不下来,这也是赵有恭迟迟不肯举行大婚的原因。萧芷蕴在军中的威望,可不仅仅存于乙室军和那些契丹将领,就连定国军一些将领也是支持萧芷蕴做正妃的,例如岳飞、刘錡、郑彪等人,因为萧芷蕴的军事才华也确实让人心服。而章亿、范增、吴玠、张拱、杨再兴以及林冲等人自然是支持朱大娘子的,尤其是杨再兴,那可是对朱大娘子钦佩有加的。倒是韩世忠、牛皋和吴玠等人没什么心思,反正赵小郡王选谁,他们就支持谁。

看似是两个女人在争位,实则是定国军体系两股势力在较劲,这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可会出大乱子的。

萧芷蕴手持一杯酒,款款走过来,看着拓跋郄打量了一番,随后微笑道,“久闻拓跋族长威名,今日一见,果真是如猛虎之姿,让人佩服。”

“公主谬赞,某一介粗鄙武夫”拓跋郄起身将杯中之久一饮而尽,话语豪爽,脸上却透着种复杂的神色。拓跋郄可一点都高兴不起来,乖女儿进了王府,以后少不得要吃萧芷蕴的气了。

拓跋郄傲慢无礼,萧芷蕴也不甚在意,反正她今日并不是冲拓跋郄来的。一杯酒,只是轻轻地抿了抿,回身坐到了赵有恭身边,趁着旁人不注意时,玉手在赵小郡王腰间抓摸一下,清澈的眸子露出点狡黠的笑容,那意思好像是在说:今日就是来了,看你能拿我怎么地。

赵有恭可真没心思跟萧大公主较劲,所幸当做没瞧见,戌时末,宴席结束,送拓跋郄等人离开后,赵有恭背着手来到了止水殿,伸手敲敲门,久久之后,才听屋里拓跋轻云声若寒冰的说道,“天色不早了,殿下有什么事,明天再说吧。”

“轻云,你就真的这么不想看见本王么?”赵有恭紧紧地皱着眉头,右拳握起,胸中有一团怒火,只要拳头砸下去,可以轻松砸开这一扇门,可最终还是放下了手。久久等不到拓跋轻云的回答,只能悻悻的转身离开。

屋里,听着脚步声渐行渐远,拓跋轻云闭上美目,轻轻地叹了口气。曾经,以为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冤家,那时候见了面总是针锋相对,谁也不愿退让,虽然总是斗嘴,却很开心,现在,连接着两个人的,就只剩下了利益。他要几十万党项族人归顺,想要增加几十万臣民,而她则要保住族人的性命。

有章亿坐镇京兆府,安排党项人的事情进行得很顺利,可秦王宫里的气氛却有些压抑,就在这种诡异的气氛里,迎来了宣和四年的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