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8章 战略构想(1 / 2)

九月中旬,赵弘润率领五千鄢陵军,再次经过王屋山的南边。

记得上次他出征北疆的时候,也曾经过这块地域,那是去年的八九月份。

『这场仗打了一年啊……』

赵弘润暗自叹了口气。

他不想去估算,他魏国在这场战役中到底总共投入了多少财力,因为相信那必定是一个让他痛心到夜不能寐的天文数字。

但是他并不后悔,因为在他看来,这场仗必须打,而且必须要胜利。

如今天下的局势,与五年前是截然不同的。

当时齐国仍然有明君吕僖在,由于赵弘昭的关系,齐王吕僖与魏国结成了联盟,替魏国分担来自韩国与楚国的压力,可如今,齐王吕僖已过世,魏国再无法指望齐国分担压力,只能靠自己。

这对于魏国而言即是一个挑战,同样也是一个机遇,只要能跨过这道坎,魏国或许就能取代齐国曾经在中原的地位,成为中原霸主强国。

『齐王吕僖若是能再活五年,不,再活三年就好了……』

赵弘润暗自叹了口气。

齐王吕僖是一位强大的盟友,他的过世,非但直接导致了齐国的内乱,也使得魏国错过了难得的和平时期。

倘若当初齐王吕僖不曾亡故在攻打楚国的途中,那么,韩国未见得敢进攻魏国。

莫以为魏国打赢了这场战役便认为这场战事的爆发对魏国有利,事实上,魏国也只是惨胜而已。

第一次北疆战役,魏国投入北一军、北二军、北三军、魏武军、山阳军、南燕军六支军队,兵力达到三十万,打了整整大半年,双方平分秋色。

第二次北疆战役,同样为十万人左右编制的肃王军取代了北一军,因此同样是近三十万兵力,打了整整年逾。

换而言之,魏国用三十万兵力与韩国打了整整一年半,近乎两年,期间的粮饷、抚恤,消耗程度可想而知。

这还不包括赵弘润率领十万肃王军在三川抵御秦国二十万军队的那次『魏秦三川战役』。

而倘若齐王吕僖尚且在世的话,这场战争或许可以避免,也就是说,魏国可以将这场战役中消耗的资金投入到国内的建设,相信那必定能使魏国的基础国力突飞猛进。

当然,这也只是赵弘润在前往汾阴的途中闲着无事的胡思乱想而已。

“西边的秦正在迅速崛起,北方的韩依旧强大,南方的楚国已平定了屈氏之乱,留给我大魏的时间不多了……”

在与寇正谈论天下局势的时候,赵弘润颇为忧心地说道。

听了赵弘润的话,寇正默然不语。

曾几何时,他仍认为他魏国很安泰平和,和平地就像是尚城的生活那样,直到听了赵弘润毫无保留的话,他这才意识到,他魏国之所以和平,那是数以十万计的士卒们出征沙场换来的。

比如身边这位肃王殿下,三年内就先后参与『齐鲁魏越四国伐楚战役』、『魏秦三川战役』、『魏韩北疆战役』,其麾下的肃王军士卒们,个个都是在数十次沙场出生入死的悍卒。

魏国正是因为有这支强大的军队镇守着商水郡,守卫着魏国的南疆,震慑楚国,才使得楚国似暘城君熊拓、固陵君熊吾等楚公子不敢轻易进犯。

想到这里,寇正忍不住多看了赵弘润几眼。

“寇大人为何这般看本王?”赵弘润注意到了寇正的目光,好奇问道。

寇正尴尬地笑了一下,随即带着几分歉意解释道:“下官只是惊诧……五年前,下官有幸见过殿下一面,那时,肃王殿下似乎是故意针对吏部郎官罗文忠之子罗嵘?”

听了这话,赵弘润恍然大悟之余,连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五年前利用陪监权利故意针对考子罗嵘,命宗卫们扒掉其衣衫的某位八殿下,谁能想到五年后能手握十万大军,名震楚、韩、秦三国呢?

相信就连魏天子都未猜想到,因此才会乐此不彼地向沈淑妃与乌贵嫔讲述当年某个儿子的斑斑劣迹,实在是前后的反差太大,让人难以置信。

此时,寇正犹豫了一下,低声问道:“肃王殿下,下官有一事不明,能否请殿下为下官解惑?”

“寇大人请问。”赵弘润笑着说道。

只见寇正看了眼左右,随即压低声音询问了赵弘润一个颇为敏感的问题:“殿下何故不争大位?”

赵弘润心中咯噔一下,不由地想到了一些不好的事。

毕竟,他一直以来都是因为明确表示不争夺王位,这才使得似骆瑸、周昪、张启功、刘介等贤才纷纷投奔其他皇子。

『难道这寇正也是其中之一?』

赵弘润微皱着眉头看了寇正半响,最终决定坦言相告:“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或许,本王还未做好肩负重担的准备。”

在说出这番话的时候,他不由地想到了他的父皇。

在他看来,要成为魏国的君王,就必须像他的父皇那样,将毕生奉献于整个国家,终身困于垂拱殿那个监牢内——任何无法做出这等觉悟的人,都不配成为王!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寇正喃喃念叨着赵弘润的这句话,神色肃然起敬。

Tip:移动端、PC端使用同一网址,自动适应,极致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