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因果造化,光阴规则(1 / 2)

一剑一酒一乾坤 6781 字 9天前

而正是因为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在初入此间书海时,欲观尽天下书,否则有一种入宝山空手回之感。

这何尝不是一种贪念,执念,嗔念!

若寻剑诀,他已拥有不下于十种剑典,纵是日夜勤修,也足已修行千年。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在圣院天书阁前的那一位扫地老儒生扫地时的背影,回想当时之念,只感慨那老儒生日夜徘徊天书阁前,未入天书阁而得圣人教诲,空老林泉。

然而,当真是如此吗?

那不过是以己之念而度他人之念而已。

既然自己寻的是剑道,剑在匣内,何苦再皓首穷经?岂不是本末倒置?

顾余生放下手中书,今日魂殇,自可以天魂寻剑,必然不在书里寻找答案才是。

想明白这一点,顾余生的目光逐渐变得清明,他再看这些书时,无贪念,执念,圣人之书也好,或是历史遗迹也罢,对他而言,若陷入其中,只会影响他在剑道之路上行走的脚步。

顾余生念头通达,再看这些书时,那一本本熠熠生辉,泛着金色光芒的书,皆都变得平平无奇。

顾余生席地打坐悟剑,刚刚阖目静心,这满屋的书卷,皆如星辰般变得明亮起来,化作一缕缕浩瀚的光辉,与他天魂相合,本命瓶内,天魂剑元,陡然凝结。

顾余生察觉到此间机缘,亦一心守舍,以天魂凝剑元,将其一点点的铸成剑胚。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

后院内。

一炉丹药已香。

挂在墙上的蜡烛将要燃烬。

红衣女子盘在丹炉之后,透过一缕缕的烟霞,一双幽幽眸光凝望二楼的楼阁。

不远处,一群红狐和黄鼠狼已经饿了三天,它们皆等着投食,却又不敢张扬,默默的排成队列,偶尔有嘤嘤之声。

“唉。”

黄芪取丹入瓶,置放于桌子上,手拂红衣,一道魅影悄然没入那一口古井之中。

不知名的空间内,到处皆是黑暗,仿佛有灰蒙蒙的迷雾无边无际。

忽有一艘摆渡之船漂游迷雾之中,上面坐满无数幽魂剑客。

红衣女子手持一盏灯笼。

迷雾中有一箬笠老人摆渡而来。

那箬笠老人手捻一枚铜钱站在灵舟之头,一言不发。

红衣女子拱手道:“先祖蒙后人之恩而得道飞升,吾愿一命偿一命,赎回恩人之魂,还请使者网开一面,打开显圣之门。”

“每一个游历光阴的人,都会扰乱时空,你引他入门,是你的职责,他能否出来,是他的造化,我无法改变,你也无法改变,这就是规则。”

箬笠遮面的老人说到此处,黑暗中有一团金光涌现,那金光中赫然是顾余生看过的那一本神游赋。

“看来他的确很特别,万卷圣人之书亦无法让他沉迷,如此一来,他回溯光阴的记忆就无法抹去了,或许这一切都是天意,你回去吧,你命中的劫数,也差不多该到了。”

摆渡老人手一挥,迷雾送走红衣女子,他捻着那一枚铜钱,似乎凝目良久。

“也罢,一念善起,我也就违心一次,绝非是看在钱的份上。”

摆渡老人,衣袂飘飘,携上万剑修之灵,消失在迷雾深处。

古栈。

顾余生推开二楼阁楼的门,身上的那种光阴沉浮沧桑之感已经消失不见。

双眸蕴神,精神饱满。

“老人家。”

顾余生下楼来,未见黄芪老人。

移步行至后院。

映入眼帘的,是一瓶置放于桌子上的丹药,空气中充斥着丹药的香气。

丹炉下方的火已熄灭。

顾余生心中疑惑。

那黄大仙妖修老人去哪了?

“唧唧。”

“嘤嘤。”

这时,顾余生身边围上来一堆红狐与黄大仙。

它们立直身体,以爪作揖,一个个毛发凌乱,腹肚扁扁。

一群小家伙。

想来是饿了。

顾余生蹲下来,说道:“你们饿了?我这里有吃的。”

说着,顾余生拿出食盒里的东西,分给这些红狐和黄大仙,一群小家伙们虽未化形成人,却并未抢食,而是如人般围着桌子,显得很有礼节。

顾余生从悟剑中醒来,天剑在本命瓶蕴藏,神魂饱满,已无法再修炼。

眼前的一幕,他觉得有趣,便问道:“你家姥姥教你们读书识字,可知道什么意思啊?”

红狐和黄鼠狼皆摇头。

“呐,你们姥姥不在家,我来教你们。”

顾余生坐在阳光下,取来一本识字书,开始自娱自乐,寥以打发时间。

顾余生打算等红衣女大仙回来,他就离开,他自不是去寻剑,而是要去找苏守拙,无论结果如何,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万一这家伙真折在蓬莱剑客方远手上,他打算亲手杀了方远。

这。

也是他对苏守拙的一种尊重。

……

带着心中疑问,顾余生翻看书的后面心得:剑之中乘者,剑气三万里,念之所至,则剑气所至。夺其势而不能遁,层层叠山,剑意凝实,如莲花之瓣,瓣瓣旋增,剑灵从心,以魄摄人,仙魔难逃,束手待毙。

看到这,顾余生的眉头不由地一皱,回想他在修行路上遇见的几名剑道高手:当年在青萍山下,秦先生一剑出斩妖,剑气之盛,冲破苍穹,剑气三万里,的确不夸张,圣院的五师兄,亦能一剑西去,斩妖而归。那一夜在芦山武庙,老瞎子凌空一剑,剑穿两州之地,索命夺魂,何止三万里之遥!

当此三人,已是顾余生心中高山仰止的存在,然而,按照这位剑王朝的剑修所言,此等剑术,亦不过是堪称中乘之剑。

在顾余生看来,此人所述,似乎傲视天下,他欲观上乘剑修。

翻开书页,却只寥寥留下几笔:

某日闲,吾观人皇持剑,叹当今之世,得剑道者,古之无二,人皇叹曰:中乘剑修之极,剑开天门,破虚空,拿日月,已是人间绝顶。上乘剑修,返璞归真,当世难觅,未可知是谁。

“嗯?”

顾余生看到此处,心中憋着的一股劲有一种无处发泄之感。

这算什么?

打哑谜?

论世间之剑修,连人皇都给不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果然是吹牛。

或者,故意将其说得玄乎其玄。

手中书本在心得之后,记载了近百种可以提升剑道造诣的剑诀目录,这一份目录网罗道家,儒家,魔宗,佛门,鬼道等剑诀,顾余生甚至在这些目录上,找到了他修行过的一些剑诀,比如佛家的五心剑诀,道家的太玄十四剑,纯阳剑诀,天外飞剑等,甚至鬼道秘典中的鬼剑术,儒家的九字剑诀等等。

其涉猎之广,让顾余生暗自咋舌。

诸多剑诀,或许在三大圣地有传承,但绝大多数,都早已失传。

但顾余生在意的,并不是这个,而是书中的最后几句:剑之道,求其广而得其下,寻其专而得其中,觅剑之上乘,玄不可琢,吾观尽天下剑诀,未可接人皇一念之剑。

后人观而鉴之,不可寻旧迹而再误。

看到这,顾余生猛然间清醒过来,仿佛一盆冷水从头上浇下来,当初他初行剑道时,秦先生曾不止一次告诫他,剑之道在于专,而随着他游历天下,获得的剑诀越来越多,他舍弃了这一点,意图在众多剑诀中寻求一条平坦大道。

带着心中疑问,顾余生翻看书的后面心得:剑之中乘者,剑气三万里,念之所至,则剑气所至。夺其势而不能遁,层层叠山,剑意凝实,如莲花之瓣,瓣瓣旋增,剑灵从心,以魄摄人,仙魔难逃,束手待毙。

看到这,顾余生的眉头不由地一皱,回想他在修行路上遇见的几名剑道高手:当年在青萍山下,秦先生一剑出斩妖,剑气之盛,冲破苍穹,剑气三万里,的确不夸张,圣院的五师兄,亦能一剑西去,斩妖而归。那一夜在芦山武庙,老瞎子凌空一剑,剑穿两州之地,索命夺魂,何止三万里之遥!

当此三人,已是顾余生心中高山仰止的存在,然而,按照这位剑王朝的剑修所言,此等剑术,亦不过是堪称中乘之剑。

在顾余生看来,此人所述,似乎傲视天下,他欲观上乘剑修。

翻开书页,却只寥寥留下几笔:

某日闲,吾观人皇持剑,叹当今之世,得剑道者,古之无二,人皇叹曰:中乘剑修之极,剑开天门,破虚空,拿日月,已是人间绝顶。上乘剑修,返璞归真,当世难觅,未可知是谁。

“嗯?”

顾余生看到此处,心中憋着的一股劲有一种无处发泄之感。

这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