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八章教子(1 / 2)

明末疯狂 再次等候 1759 字 1个月前

现在的吴世恭,已经开始培养太子薛呈麟。只要是重要的国政,吴世恭总是要求薛呈麟在一旁观政。虽然因为战乱,薛呈麟的大婚拖到了穹源元年的下半年。但是吴世恭已经把他当成了皇储来悉心培养,时时刻刻都把他带在自己的身边。

可是让吴世恭遗憾的是,在薛呈麟幼时,他一直不在自己身边。等到现在,薛呈麟已经被严格的贵族教育,培养成了一个性格老成的人。虽然作为太子,还是老成一些为好,但是父子俩之间总是感到少了一些感情交流,只要一碰面,谈得总是些国事。

而听到吴世恭说起了对郑芝龙的评价,薛呈麟连忙用心去记忆。可是当他听到,吴世恭对郑家的舰队评价很高之后,一直受着陆权教育的薛呈麟,就忍不住提出了心中的疑问:“父皇!丈夫曾说过,华夏地大物博,诸物不缺。而开海是费糜财物,为玩物而白耗国力。所以明太祖才会禁海,后世诸贤良也坚持此前明祖制。可父皇又说郑家之船队日入斗金,那何言为真?我大平朝是否依然要禁海呢?”

吴世恭见到薛呈麟除了多听多看以外,还开始思考起问题来,所以他的心中就很高兴。于是吴世恭就开始提问:“其实海禁之事很繁复。说此事之前,朕先考考你:你对兵事有何见解?”

“兵事?”薛呈麟被吴世恭跳跃般的提问,问得是一愣。他想了一下,答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所以依孩儿所见,用兵需谨慎。”

吴世恭被薛呈麟那援引自《孙子兵法》的标准答案给逗乐了。他笑道:“麟儿,你所说的没错。但在一场战事之前,最难做到的就是知己知彼。如果只是想知道两军的主帅和兵力。你可以派遣探子查知,可你却很难判断,这场战事会否耗尽国力。所以说。用兵其实不光光是看将士,最主要的是看有没有钱。”

“嗯?”薛呈麟立刻被这种新颖的说法给吸引住了。他立刻躬身行礼道:“请父皇教诲!”

“其实你决定是否开战,除国之存亡时,不得不应战以外。一般就抓住一点即可——此仗是否赚钱。”吴世恭说道。

“啊?”薛呈麟立刻惊呼出声。

“别奇怪。”吴世恭笑着拍了拍长子的肩膀。接着说道,“其实只要打仗,那花钱就如流水。如隋炀帝三征高丽,耗尽隋朝国力,搞得天下俱反,以至于身死国灭。而明成祖南征安南,得而复失,就是因为所得之田税不及所付之军费。安南也变成鸡肋。为何如此?就是一个钱字罢了。”

“可是……可是父皇所说,好像……”薛呈麟的脸色立刻变得怪异起来。说起话来也开始吞吞吐吐了。

“你是不是想说父皇市侩啊?”吴世恭就笑着补充完全薛呈麟的话。

“哈哈哈!”父子俩相对大笑了起来。

“春秋无义战!”薛呈麟笑着摇了摇头,感叹道。

“麟儿!”吴世恭接着说道,“圣人教义虽好,但其也有缺憾。在治国、兵事等地方,不能完全按照圣人所言行事。要不然,为何春秋时有诸子百家?为君者治国,有两大要务要抓住:一为驱下之道;一为钱。”

“在前明时,除了田税以外,有着三大财源:一为盐税;一为海贸;一为织造。父皇起家就是抓住了盐税,但盐税被盐商逐步瓜分,盐税也日趋减少,造成天下私盐泛滥,而百姓却要吃价贵之盐。海贸就更不用提了,都被郑芝龙这种海商和海盗霸占,朝廷却死抱着禁海令不放,真是把朝廷的家当白白地奉送给了海商嘛。而织造,其与海贸也息息相关。为何松江布天下闻名,就是因为其通过海贸贩卖到了海外。”

“所以说,只要紧抓住此三点财源,就能国富民强。当然现在还有一个商税,那更是未来朝廷的一大收入。”

“由此可见,郑芝龙有着海贸,又有着海上兵马,如其一心经营,起码能供养起十万大军。还好,他的鼠目寸光使得郑家不进则退,到了现在,其远远不如朕之大平朝了。”

“原来如此!”薛呈麟点点头道,“不过孩儿还有一问:与辽东虏酋为战,可以说是国之存亡大事,可父皇为何要远征朝鲜?不是说,朝鲜贫瘠寡民,所以明太祖才把朝鲜当成不征之国?”

看到薛呈麟问的话越来越深入,吴世恭的笑意就更浓了。今天的他谈兴大起,也愿意把自己的一些心得倾囊倒出:“麟儿,记住朕这句话:天下无不好之地,只有不会经营之人。朝鲜如此,安南同样如此。在以往,所有君臣只盯着田亩所出,可他们没发觉,金矿可远远不仅于此呢。难道人口不值钱?山林不值钱?商税、海贸税不值钱?更不用说矿山土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