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一章汝宁军的安排(1 / 2)

明末疯狂 再次等候 1722 字 1个月前

“那应天、凤阳又如何?”崇祯皇帝接着问道。

杨嗣昌没有直接回答,他分析道:“应天、凤阳故为重地,此地之亲民官不宜擅动。微臣知皇上所思,微臣也知余侍郎人才难得。可现在又难以安排余侍郎官位,斗胆猜测一下:皇上正为此事烦心吧!”

“正是!”崇祯皇帝点点头道,“爱卿正说出朕之所虑。”

“余侍郎此人,白手建起一支劲旅,不可谓不能;亲率所部敢战,不可谓不勇;思皇上所难而自退,不可谓不忠;知党人而远避,不可谓不智。可其久居地方,不知庙堂运筹,骤拔高位而无措,皇上正应扬其长而避其短啊!”

这话一下子引起了崇祯皇帝的兴趣,他立刻向前挺直了身子,急切地问道:“杨爱卿快说!”

“何为其短?根基太浅,其功不显。余侍郎入官场十数年,有六年为地方上一知县,除其在河南的上官,其在官场上并无交游。而其在短短三、四年间由一知县骤拔为部堂上官,说实在话,朝堂众臣很多只知其名不识其人,又何来敬畏听命?上传下达定会打上折扣,其做事也不能顺心如意,此大谬也。”

听了这话,崇祯皇帝是连连点头,示意着杨嗣昌接着说下去。

“而余侍郎之功,传闻朝野之,无非是此次勤王斩杀五百多鞑子,其他之功外人大多不知晓,很难服众。可是皇上和微臣却深知余侍郎所为何其难也。无饷无兵之下练出一支过万人强军。屡屡作战而一直维持不败。遍数朝野之臣,无人出其右也。余侍郎真乃是朝中出类拔萃之能臣。”

“因此。余侍郎所长就是在地方练兵作战,如置其在应天、凤阳,空置其能难扬其所长,反而为不美。犹如虎入笼中,甚为可惜。”

听到这里,崇祯皇帝立刻发问道:“难道杨爱卿是要朕大用余爱卿吗?可让其空处闲职,又如何用其之?”

“然也!微臣正是看好余侍郎,想要让皇上大用之。”杨嗣昌笑着说道。“依微臣所见,现南京兵部正是其善处之地。因余侍郎之部已留京师,其赤手空拳出京难以施展,正需给其一支强军。而南京恰有黄、刘两总兵,也正需文臣领军。今后有事也无需南京镇守卢公公救急,正所谓人尽其用也。”

“还有,襄阳熊督师所长只是招抚。兵事非其所能。万一战事有失,也有余侍郎在南京弥补,不会让局面难以收拾。”

听到这里,崇祯皇帝感到相当舒服,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他笑着问道:“杨爱卿所言:是否对余爱卿要大用,却不急着大用?”

“皇上圣明!”杨嗣昌立刻行礼道。

“可……可……”崇祯皇帝却又皱起了眉。吞吞吐吐地吐出了几个字,而且下意识地看了看身后的幔帐。

在崇祯皇帝身后的王承恩,他可是相当熟悉崇祯皇帝的习惯动作了。那幔帐后面可是待着记载《起居注》的翰林,所以现在的崇祯皇帝一定是有什么难以启齿之事要说。

于是王承恩眼珠一转,立刻问出了崇祯皇帝为难之话:“就怕余侍郎不知皇爷爷的苦心。心生怨望啊!”

“放肆!怎可背后说朕之肱骨?”崇祯皇帝立刻大声呵斥道。

王承恩把脑袋一缩,反正他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被崇祯皇帝骂几句就骂吧,只要崇祯皇帝心中有数就行。而杨嗣昌也很明白崇祯皇帝的小手段,他仿佛像是没听到斥骂声一样,不紧不慢地回答道:“明日微臣将会亲自拜访余侍郎,会让余侍郎明白皇上的良苦用心。”

听杨嗣昌亲口答应去做这个恶人,崇祯皇帝大松了一口气,事情能解决,又能够保证自己的名誉,这让崇祯皇帝是相当满意。而今天之事总算是解决了一件了。

崇祯皇帝和杨嗣昌的想法确实不错,俩人的意见似乎得到了统一。可是在事实上,在对余子琏的安排,俩人却是有着很大的不同。崇祯皇帝是想把余子琏作为五省总督熊文灿的替补人选,而杨嗣昌是想把余子琏作为熊文灿的补锅匠。虽然在表面上看来,这两者并没有什么不同,可事实上余子琏将来的地位将是天壤之别。说到底,杨嗣昌就不想让余子琏接任五省总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