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斤八两的一个白胖小子,余莲并不高大的个头硬是拼了命的把孩子生下来,着实吃了亏,不过也落下了病根,但凡需要出力的活儿,都干不得了。就凭着这一条,齐昌兰没少发作余莲。
一开始还算含蓄,吵得不是太明显,可越往后越是过份,后来已经发展到当面指着余莲的鼻子骂她懒。自己的媳妇为什么再不能干重活?大毛免不得要出声维护一下,却没料到,齐昌兰的火气被自己儿子越顶越盛,直接就对余莲动上了手。
无故挨了婆婆打的余莲这回一气之下回了娘家!
齐昌兰迫于压力,这才不得不松了口失了弱,大毛去余莲娘家才把人给接了回来,但这婆媳俩的关系也算是降到了冰点。余莲并不是一个软包子,甚至可以说与齐昌兰旗鼓相当都不为过,所欠缺的只不过是阅历而已。
但这一段跟婆婆斗法收获颇多,大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趋势,齐昌兰越来越讨不着好,甚至还吃了好几次说不出的哑巴亏。在又一次自己儿子被余莲挑拔得跟自己急眼之后,她又闹上了要死要活的把戏。
杨传明最见不得的就是自己婆娘受委屈,当即气不过挥手就打了余莲一巴掌!
杨传明动手与齐昌兰动手,这个性质就不同了!
自古公公与儿媳妇相处,都是有不少忌讳的,像杨传明这样动手打儿媳妇巴掌的,确实是犯了大忌。大毛见自己媳妇无端受辱,梗着脖子跟杨传明大干了一架。
相比齐昌兰和杨传明的强势,再看大毛的忍无可忍,以及余莲这个哭兮兮的受气小媳妇儿,大家的同情心自然更倾向于弱者一方。
正文 第256章钟修文的决定
杨老倌和于婆婆自从杨梅绑架一事后,就与大房断了来往,现在却容许余莲时不时借孩子的名头来打打秋风,除了真心对隔着两辈儿的重孙孙心喜之外,也是存了帮扶这小两口一把的心思。
只是一想到大房齐昌兰对梅儿做下的事,心里又隔应得很,况且这蘑菇大棚还是闺女和梅儿的产业。
“我看,齐昌兰是齐昌兰,大毛是大毛,那孩子咱们看着长大的,心地不似他娘那么狠。”想到大毛与杨传明打了一架之后,大儿夫妇对大毛这个长孙的不待见,于婆婆的心就软了。
做祖辈、父辈的,其实对自己的子孙并无什么明确的是非对错的判定标准。个个富足安乐自然皆大欢喜,但世事往往无常,总有拖后腿撑不起来的,在大人的心里,总会偏疼一些。不希望每一个子孙掉队,怕这就是老人偏心的动机和由来吧。
于婆婆的心里其实非常的明白,如果她对大房表示同情,那便是对杨梅的不公。但她又自欺欺人的认为,她拉拔的是大毛,大毛如今同大房父母决裂了,早晚要独支门户,那就应该没什么问题了。
“要不,就放给他试试?棚里的蘑菇也就剩一季了,等交了这季,就没什么事了,大毛如果是个好的,那还有救,若是起了外心,也就一季的钱,再别想下回!”杨老倌看着老妻,也松了口。
如果杨梅在的话,她肯定会感叹一下余莲在‘润物细无声’方面的功夫,已经得了齐昌兰的真传,甚至远远的把她丢在了后面。
当杨老倌和于婆婆到了县城,把家里的安排告诉杨梅的时候,她倒是什么也没说。
不过就是三四百块钱的事,她的早餐生意三四天的功夫也就挣回来了,没什么好上心的。这并不是说她现在已经财大气粗到了看不上三四百块钱的地步,而是既然两位老人已经做了安排,是好是坏到时候看结果就是了,没必要让老人过个年都不安心。
至于大毛会怎么做,其实她也蛮期待的。
两位老人上县城里来了,乔云自然也一并过来了,老杨家过年从来就没有丢下他的道理。对这老少三人的到来,最开心的莫过于杨梅。
杨梅最稀罕的是乡下的杀猪饭,于婆婆今年专门喂养了两头猪,上交一头,另一头打算杀了,所有的肉都留下自家吃。可惜杨珍秀一家都回不去,他们便把猪杀了,连同鸡、鸭、菜蔬全拉到了县城。
幸亏进城那天有彭勇的东风大卡帮忙,不然这搬家似的行李还很难运进城来。
彭勇跟老杨家已经是交道打熟了的老主顾了,在这通讯不便的年代,俨然已成了县城杨珍秀一家与乡下杨老倌联系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