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节(2 / 2)

重生八零小农女 三三 1674 字 1个月前

“好,好,咱要多活几年,好好的活。”于婆婆忙布了菜放到杨老倌的碗里,“老头子你多吃菜,慢慢喝,梅儿给你买得酒还多的很呢。”

看着杨老倌端着酒杯,抑扬顿挫的感概,杨珍秀便抿着嘴笑。杨老倌这么激情飞扬的时候并不多,当他突然反常的时候也只能说明他喝醉了。

于婆婆并不会指责他什么,只会一个劲儿的给他夹菜,劝他慢慢喝。

吃过团圆饭之后,就是换新衣,杨梅的新衣自然还是一身红色灯芯绒的棉大衣,喜庆又暖和。不过脚上还多出了一双黑灯芯绒的小棉鞋,脚裸处还镶了一圈褐色的狗毛,软软的顺滑又舒服。这是于婆婆的手艺。

想不到杨梅不在家的这十几天里,于婆婆就做出了一家大小的过年新鞋,纯手工制作,一针一钱做出来的。杨梅拉着于婆婆的手轻轻的摩挲,那一双手干枯得厉害,上面满是老茧,关节都已经因为常年的劳作而变了形。

偏偏就是这一双手,营造了一个家,让人放松,让人温暖。杨梅不断的告诉自己,这位老人就是她这辈子需要守护的责任,无从推却。两辈子加起来的记忆,这是杨梅过得最欢乐的一个年。

正文 第134章祭祖

等一家人吃过饭,收拾一新,时间也到了下午。

这时候村子里大部分的人家也都收拾停当,只等着户主领着家里的子孙给祖宗上坟。

到了这时候,杨梅与大房杨传明一家会面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杨老倌又变得沉默寡言,完全没了刚才饭桌上的情绪激昂。只有叭嗒着旱烟时微眯着的眼,显示他的心情并不算糟糕。

大年三十晚上上坟祭祖是杨家村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传统。也只有这种时候,各家各户尽管是分家离户的子孙,都要摒弃前嫌,一同前往。

所以,即使是搬到了东兴村的杨传德一家,也要赶回来。

老杨家的火坑里燃着高高的火焰,那是杨老倌年前专门准备的干树兜。像小山包一样大的树兜每家都必备一个,在大年三十这晚点燃,一直要持续烧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烧得越久,意味着这家来年越兴旺。

杨传明家也吃完了团圆饭,来老杨家等杨传德一家过来一同上坟祭祖。

或许是过年的缘故,气氛还是很融洽的,一屋子人有说有笑,就连齐昌兰都帮着端茶倒水,看不出丝毫勉强的味道。

如果不是八毛直直的盯着看,眼睛不断的往杨梅的新衣服上瞅,或许杨梅都要忘了两家曾经闹出的不愉快。

大年三十邻里之间互相串门还是跟往常一样,没有任何禁忌,老杨家人多热闹,已经聚齐了不少邻居。黑妹子老早就溜过来了,十多天没有见到杨梅,这会儿紧挨着杨梅坐着,一个劲儿的打听县城里的稀罕事儿。

杨梅拿着于婆婆给的铜钱,练习扎毽子,正好随手把给黑妹子留的那份也拿给了她。相比杨梅,黑妹子的手要巧得多,用一根裁剪均匀的布条轻松的打一个结,把铜钱包裹住,余下的布条两端正好用来缠住扎成一束的漂亮公鸡尾羽。

不消多大功夫,一只色彩鲜亮,坚挺结实的毽子就做好了。

可惜到了杨梅手里,那布条好像专门跟她做对一般,老是不听使唤,扎了好几次,都没有做出令人满意的作品。最后还是乔云在一边实在看不过眼,三两下把她做的撤了又重新扎起来。也不知道他一个男孩子是怎么学的,只见他纤长的手指上下翻飞,那条布条似乎会认人一样,在他的手里服服帖帖的。

杨梅想不服气都不成。不但是扎毽子不成,她踢毽子也同样差劲,动作笨拙得惨不忍睹!没办法,上一辈子的她除了照顾自己,照顾妈妈,根本没有多余的时候去玩耍,而且也没有同龄的小伙伴愿意跟她一起踢毽子什么的。

黑妹子便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的给她示范,八毛早就想过来了,但见杨梅一副不冷不热生人勿近的样子又歇了心思。见杨梅出丑便很刻意的哈哈大笑,不时的嘲笑一两句。

杨梅和黑妹子都已经习惯了无视她的存在,她一个人笑得有些无趣,没多久也歇了心思,只是拿出一个毽子来,在杨梅的周围踢,不断的变化花样,以显示自己技艺的高超。

可能是齐昌兰交代过了,她今天按捺着性子尽量没惹事生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