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雒阳(三)(1 / 2)

西凉铁骑 断崖路 1709 字 1个月前

蔡邕不断的捋着下巴上稀疏斑白的胡须,片刻之后,喟然长叹道:“就算如此,志远也不应该公然下出那样的布告,这样一来,志远只能与大汉的世家走向对立面,即使老夫想帮忙也帮不上啊;况且志远未经过圣上的允许,私自下那样的命令,就是公然挑衅我大汉的尊严,如此行为将我大汉的威严放在何处。”言及此处,蔡邕声色俱厉。

贾荣似是发泄着自己的不满,继续说道:“蔡大家也知道,我本出身武将,哪懂得什么治世之略,这个时候让我当北地郡的太守完全是赶鸭子上架,而且当时的北地郡世家巴不得看我的笑话,又如何会帮助我,北地郡的状况非是蔡大家所能了解。”

蔡邕疑问道:“什么是赶鸭子上架?”

贾荣暗自擦了一把冷汗,解释道:“这是我家乡的俗语,就是硬逼着一个人办他不能办的事的意思。”

蔡邕点点头,皱眉深思良久之后,长叹道:“如此也不能怪志远了,如今大汉上有十常侍舞弄皇权,下有反贼不断作乱,难道我大汉真的要完了吗?”

一边的卫仲道急忙出言制止道:“老师慎言,这话传到小人的耳朵里,难免会以此为把柄。”

蔡邕叹道:“就算是十常侍听到又能如何,老夫难道还会惧他们不成!”

当今大汉,也只有蔡邕这样的老人敢于直言评论,其他的朝臣,对这个问题避之不及,此时的贾荣自保都难,如何会再次参与到十常侍的事情中。

贾荣起身告辞道:“若无他事,就此告别!”

蔡邕叹道:“非是我不愿帮助志远,老夫也是无能为力!”通过刚刚的接触,蔡邕发现贾荣不仅能做出那样流传千古的诗句,而且为人做事不拘一格,看似随意的举动往往却有着常人难以揣测的意思,若无先前在北地郡之事,恐怕日后贾荣也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

贾荣感激的说道:“蔡大家能有此心,晚辈不胜感激!”虽然蔡邕的一些行为有迂腐之嫌,但却影响不了贾荣将他当做一个长者来看待。

蔡邕赞许的看了贾荣一眼,说道:“志远初来雒阳,也没有居处,不如就住在蔡府吧,只是蔡府简陋,恐怕委屈志远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即使蔡府再简陋,有蔡大家在此,也是好的。”贾荣感叹道。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蔡邕眼中精光一闪,追问道:“可还有下文?”

一只羊也是赶,两只羊也是赶,既然做了冒牌的诗人,索性就一直做下去,“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贾荣故作深思之状,而后缓缓说道。

蔡邕不禁抚掌叫好道:“好诗好诗!不知此诗可还有下文?”

看着蔡邕期待的眼神,即使脸皮再厚,贾荣也有些不好意思,毕竟欺骗一个老头在未来世界也是要受到大家鄙视的,“看到蔡府简朴的布局,一时间信口胡说,让蔡大家笑话了。”贾荣谦虚的说道。

蔡邕看向贾荣的眼神增加了一丝赞许,年纪轻轻,面对夸奖不卑不亢,“若志远这还是信口胡说,那大汉的文人脸面将置于何地啊?”蔡邕打趣道。

贾荣尴尬的笑笑,不再言语,生怕再一说话破坏了自己在蔡邕心中的形象。

蔡邕诧异的打量了一下贾荣,眼前之人看似随意,却是有着非同常人的一面,结合先前仲道所讲,此人倒是颇有高祖之风,这话也只能在心里想想,不然传出去却是害了眼前之人,笑道:“不知志远师承何人?”

贾荣早已料到蔡邕会有如此一问,不慌不忙的答道:“恩师乃是山野之人,不想外人知晓其姓名,还请蔡大家见谅。”

蔡邕看向贾荣的目光分明多了一丝凝重,在这个年代,有一个山野之人作为老师,往往比当朝的知名人士作为老师来的更为有名,“无妨无妨!”蔡邕笑呵呵的说道,只是蔡邕有些怀疑贾荣之前所说的什么不懂治世之略,若真是师从山野奇人,焉能不懂安国定邦之事。

贾荣并不知道他胡乱编的这个老师把他的身价涨了不止多少倍,“多谢蔡大家体谅!”

暂时住在蔡府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一来,说不定能直接接触到朝中的大员,而一些世家中人即使不给自己面子也要给蔡邕面子,也能间接的缓和一下和世家紧张的关系,这也是蔡邕的主要目的,见识了贾荣的才华之后,蔡邕十分欣赏,自然愿意帮助贾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