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标名青史(1 / 2)

汉魏文魁 赤军 1724 字 1个月前

鲁肃说自己“三不如”是宏辅,这三点理由,第一点是勋不能同意。鲁子敬说他“明于大势”,那只是因为他从两千年后穿越而来,知晓原本历史的发展方向而已,如今袁、曹对战的情势已然大不相同,这大势就彻底地把握不住啦。至于“擅以智导而不以力胜”,是勋心说论智谋我肯定不及你啊,我只是耍了点儿小心眼,把大家伙儿都暂且唬住了而已。

但是第二条理由,说是勋因为是曹家姻亲,又是曹操的心腹,所以做事没有顾忌,在外不虞掣肘,可握专断之权;第三条理由说是勋跟匈奴人打过交道,又能言善辩,更容易笼络住他们。这两点,就连是勋本人都挑不出错来,并且似乎隐隐觉得——唉,我也别太妄自菲薄了,我也是具备他人所不及的长处的啊。

所以听了这话,他就不禁一犹豫,没能第一时间把鲁肃给驳了,甚至还在心里想:子敬你是不是开会前就想过让我去镇守河东啊,这理由一条一条的就说得挺溜,口舌比往日便给多了嘛。曹操在旁边听鲁肃所言有理,而且是勋没有再推,不禁颔首:“子敬所言是也——宏辅可当此任。”

既然曹操发话了,是勋也不便再推,只得躬身应喏,心里却想,我下来还得找子敬开个碰头会,先把前赴河东可能遇到的问题都研究透彻了才行。想当日前往华阴去探查贾诩,后来持节镇抚关中,鲁肃就给出过不少的主意,要不然不会那么顺利——而且,我要不要请求曹操,再派鲁肃当我的副手?

转念一想,却又放弃了。他是挺想一直把鲁肃留在身边儿的,经过长时间的接触,他发现鲁子敬这人怀揣大智慧,却欠缺小聪明,换言之,他就是个明于天下大势的老实人,日常相处,跟戏剧舞台上的书生老好人并没啥区别。他跟鲁肃耍心眼儿,那是一耍一个准啊,因为鲁肃不会在小事儿上花什么脑筋,但是,跟这种老实人在一起,还用得着耍心眼儿吗?自可以诚相待,他也必将以诚还报,相处起来非常踏实。

但是鲁肃要是一直做自己的副手,那就很难出头啦。想想原本历史上可怜的张郃张儁乂,虽为“五子良将”之一,但从来都没能真正地独当一面,先是在汉中给夏侯渊做副手,然后在南郡给司马懿做副手,受调上陇,给曹真做副手,曹真挂了以后又继续给司马懿做副手……万年老二,别提多憋屈啦。鲁子敬是老实人,咱可不能光欺负老实人了。

仔细想想,鲁肃等于是自己发现的、显拔的,其实这年月天下人才多得很,就看你识与不识,能不能去发掘出来。天下大势虽已纷乱,再难把握脉络,但自己那一肚子的人名儿,就连荀文若的夹袋也比不上啊。再说了,荀彧所荐,多为高门世家,偶尔有几个出身低的,也皆颍川、汝南乡间人物,自己这满肚子,可是全天下什么出身的人才都有啊!干嘛光盯着一个鲁肃?现成的不就有个强人在吗?

当下朝曹操微微一揖:“勋无所部。”我没兵没将的,可啥都干不成。

曹操意料之中地微微一笑,心说是宏辅又要提条件啦。不过没关系,他每次出马都要提条件,但那些条件都不过分,只要能够圆满达成使命,我难道怕你提条件吗?再者说了,我也肯定不能让你孤身一人去都督河东啊,这回又不是去做使者,而是要安抚地方,顺道去打仗的,就跟当日你镇抚关中一般——可有一点,这是长期任务,你敢再提妙才,我肯定就不放了……

他倒是也想听听,是勋会提些什么条件出来,自己是不是能够从他所提的条件当中,大致摸清他镇守河东的方略呢?

是勋在会议上提出来,自己倘若前往镇守河东,惜乎“无所部”,手里没人,曹操当即拍板,说我拨给你两千精锐,并且由得你自己去挑——曹家的兵力需要防备多条战线,真是拿不出太多来给是勋了,数量既然上不去,就只好在质量上任其所请啦。

连曹操自己都觉得,光给这两千人真是不够。虽说宏辅大才,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自己寄希望于他真能够逞其口舌之利,说动匈奴相助,但他手底下要是并无强将锐兵,外族是向来“畏威而不怀德”的,能够让呼厨泉保持中立就很了不起了,还怎么可能驱使匈奴兵去骚扰袁家后方呢?匈奴人都是傻的呀,为你几句空口白话就肯卖命?

所以他一直等着,心说是宏辅回去仔细研究以后,肯定还会有所请求。果不其然,是勋散了会就先去找郭嘉要相关河东郡的情报,然后又去找鲁肃、荀攸等人商量,甚至还跑到执金吾府上去跟贾诩打问。隔了好几天,他终于单独过来向曹操提条件了:“勋请三事。”

“宏辅但讲无妨。”

是勋说第一件事,我请求截留河东本年的租赋,用来修缮城防、招募士卒、整备兵戈。曹操听了连连点头,此乃题中应有之意也——“吾自当上奏天子,宏辅亦须先与令师招呼一声……”

是勋的“令师”,就是指负责朝廷财计的大司农郑玄。所谓县官不如现管,要是郑玄肯答应开这口子,整套决议、下诏的流程就要顺畅、方便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