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安所求赦(1 / 2)

汉魏文魁 赤军 1637 字 1个月前

以往碰到这种会议,是勋都不会去仔细琢磨,也轻易不肯发表意见,因为他知道自己在战略上是二把刀,反正有荀氏叔侄和郭嘉等人在呢,先等他们说话,我再顺着杆儿爬好了。

可这回他就真上心了。一则幽、冀之争,对曹家班的影响非常深远,而公孙瓒因何而亡,袁绍此后如何分派南征,这些还没发生的事情,荀彧他们只能靠猜测,靠分析、判断,是勋可是洞若观火的,他觉得自己有必要给递几句话;二则,经过那场喋血德阳殿的失败政变,是勋对自己的信心,就无意中比从前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虽然他自己并没有注意到,但心态跟从前已然有所不同了。

只不过随着历史的改变,关靖赴许昌求赦就是龙行天外的神来一笔,对于这类战略问题,是勋脑子转得还没那么快,这边儿还没琢磨出个子丑寅卯来呢,先听郭嘉说道:“若准关士起所请,则必恶袁氏,然关中、河东新复,河南、弘农粗定,在在空虚,若袁绍舍公孙而南,恐不易抵挡啊。”

袁绍跟公孙瓒鏖战经年,仇深似海,当然不肯轻易放过公孙,南下来打曹操。但问题是,倘若很明显公孙和曹家有联合之意,袁绍惧怕遭到南北夹击,就非得先舍弱而攻强不可。公孙瓒既已穷途末路,这时候袁绍要是抛出橄榄枝来,以和公孙,你猜公孙瓒会不会答应?真以为他想归附朝廷哪?

荀攸也点头:“须得今秋各地皆熟,不必丰年,无大灾祸,则整备一冬兵势,乃可与袁氏拮抗。”要是等秋冬之际,公孙瓒派人来提这要求,咱们肯定答应,现在么……难啊。

曹洪撇一撇嘴:“卿等恐过于持重了。河北还有黑山,河东尚有匈奴,袁绍无可逾太行而威胁关中。彼若南下,唯期入兖,我即以重兵屯于河上,何惧之有啊?!”

曹仁轻轻摇头:“子廉慎言。若袁绍渡河入兖,吾亦不惧。然若使袁谭、刘备攻徐州,张扬取河南,断我东西羽翼,则堪忧矣。”

是勋听见这话,刚想说“绍必不办此”,可是话到嘴边,又赶紧给咽了。在原本的历史上,袁绍占据了绝对的上风,故而骄心一起,想要一举打垮曹操,才会亲率大军,中路直进;但如今的形势不同,袁绍的实力还不够强大,又被迫把公孙瓒放在身后,那他还会这么骄横吗?还会排斥沮授、田丰的正确意见,一意孤行吗?可别把敌人都想得太简单啦!

就听夏侯渊开了口:“为战之道,先发者胜,后发者受制于人。若我先袁绍而进,以徐州兵驱刘备、阻袁谭,以豫州兵入河内、伐张扬,则袁绍必分兵往救,再自兖州渡河,直捣其腹心,大事定矣!”

“先发制人”这说法是对的,然而是勋觉得夏侯渊想得未免太过简单了一点儿,目前曹家恐怕还没有这种三路开战的实力。果然毛玠就反驳:“妙才所言有理,然可保必胜者欤?况袁绍无罪,我等奉朝廷而先伐之,是大义有失,必为诸侯所恶。南有孙策、刘表,若袁绍与之勾连,奈何?”

荀彧也说:“今岁实不宜大动干戈,若待来春,或可办此。”

总之,商量来商量去,还是得不出一个结果来——话说公孙瓒你就真熬不下去啦?关靖你来得也太早了点儿吧。

夏侯惇见是勋一直低头沉吟,不发一语,不禁就问啊:“宏辅如何看?”是勋朝荀彧一拱手:“可有舆图?”荀彧说有——是勋所画的那张地图,曹操找人临摹了好多份儿,作为谋主的荀氏叔侄那是人手一张啊——赶紧命人取来,铺在案上。是勋又婆娑着地图,瞧了好一会儿,这才缓缓地开口道:

“若允关靖所请,恐秋收前便要与袁氏交兵,于我不利;若不允关靖所请,公孙或旦夕即灭,则袁氏无后顾之忧……允与不允,唯主公可决。”

众人心说你这不是废话嘛,再说我们也就是提个建议,肯定最终拍板的还是曹操啊。曹洪性急,刚想责问,是勋朝他摆了摆手,示意大家伙儿继续听下去——

“勋乃思之,如何于我最为有利。设我等敷衍关靖,暂不相答,而公孙乃可苟且不死,直至秋冬,则我便有转圜余地……”

郭嘉皱眉道:“吾观公孙瓒瑟缩于易京之内,其志已堕,必为袁绍所擒。然而虽云易京堞高粮足,终为死地,或十年不拔,或一计不慎,顷刻而灭。谁能保公孙必可守至今秋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