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这就是莫斯科(1 / 2)

民国大文豪 薪越 1312 字 1个月前

林子轩一听这个名字就明白了,这是以后的太子啊。

宋子闻找这位未来的太子爷陪着他,恐怕是担心他在苏联闹出什么事情来,不好收场。

蒋京国出生于1910年,在上海受到商人陈果福的照顾。

1920年就读于上海的万竹小学,1924年就读于上海浦东中学。

1925年10月,蒋京国来到莫斯科中山大学,是这所学校第一批中国留学生。

此时的蒋京国虽然还是位少年,却透着上海人的精明,言语得体,态度热情。

对待林子轩用的是晚辈对长辈的礼节。

林子轩接受了这个安排,在人生地不熟的莫斯科有个熟悉当地情况的导游也不错。

即便没有蒋京国,他们也要找一位俄语翻译,你不能期望莫斯科的市民会说汉语。

三人都来自上海,自然有不少的共同话题。

按照蒋京国的说法,莫斯科真没什么好玩的,和上海没法相比,这里的物资极为短缺,商店里的商品品种单调,就连服装都是同样的款式。

别说是追求时尚了,只要稍微穿上鲜亮的衣服都会引起非议,被认为是资产阶级情调。

更谈不上娱乐,戏院里演的是歌颂革命的戏剧,报纸和杂志上是关于大革命的讨论,出版的书籍都是赞扬新时代的小说。

根本见不到类似于上海的八卦小报。

上海和莫斯科是两个极端,一个是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一个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堡垒。

在莫斯科的街头,随处可见宣传革命的画像和标语。

林子轩带了相机,想要拍摄一些照片带回去,发表在报纸上,算是对于苏联的印象,却被蒋京国拦住了。

外国人在莫斯科拍照要经过当局允许,还要审查照片的内容,否则严禁携带出境。

林子轩没想到这个时代的苏联已经如此戒备森严了。

其实,1926年的苏联算是较为宽松,因为斯大林还没有完全掌权。

列宁过世后,苏联高层内部纷争不断,斯大林的主要对手是托洛茨基。

托洛茨基是俄国早期的革命家,列宁的亲密战友,被认为是列宁最有可能的接班人,在苏联民众中拥有极高的威望。

列宁生前把斗争矛头直指斯大林,并多次在病榻上要求托洛茨基代表他反对斯大林等人。

但斯大林联合苏联其他高层一致排挤托洛茨基。

那些苏联高层为什么选择斯大林而不是托洛茨基呢?

因为斯大林不是天才,他不善写作,也不善演讲,工作成绩平平,但博弈各方都能接受他,大家认为他没什么政治资本,性格简单,容易被操纵。

结果却是,斯大林没成为任何人的棋子,反而是别人成了他的棋子。

在把托洛茨基这个最大的竞争对手赶出苏联政坛,流亡国外后,斯大林于1934年开始了大清洗计划,逐步铲除他的对手,最终大权在握。

也让苏联进入最为黑暗的时期。

和以后的苏联相比较,1926年的苏联可以说是阳光明媚。

除了老百姓贫穷点,国家不富裕,审查制度过于严格外,真没什么好的吐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