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新的一年(2 / 2)

民国大文豪 薪越 1276 字 1个月前

今天下午,他还会在上海万象广播电台进行讲话,呼吁全民族团结起来。

林子轩虽然宣称万象广播电台是商业电台,没有政治倾向,可谁都知道,电台作为宣传工具,总难免会有这种情况出现。

孙仲山也是看到了电台的宣传功能,才对林子轩提出了这个请求。

如今整个上海至少有两千台收音机,而且与日俱增,发展非常迅速,这些收音机大多是在中产阶级家庭中,通过电台可以影响到这些人的观点。

林子轩不可能拒绝这个要求,为此承担一点风险也是值得的。

他下午就会去万象书局,陪同孙仲山一起进行这次有历史意义的广播。

林子轩翻到第四版,才出现他结婚的消息,这是作为娱乐消息刊发的,他没什么不满意,相比较孙仲山和爱因斯坦而言,他还只是一个小人物。

上午爱因斯坦离开上海,送行的人应该有很多,林子轩没打算去凑热闹。

他想了想,自己是不是应该为诺贝尔文学奖而努力了。

爱因斯坦在上海受到如此热烈的追捧和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有很大关系。

即便是听不懂相对论,中国学者也只会认为自己的学识不够,而不会怀疑爱因斯坦是个骗子,这就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带来的光环效应。

不过诺贝尔奖从来都不是公正的,东方人想要获得诺贝尔奖需要更多的努力。

要么你富有争议,要么你有着他们不能忽视的作品。

光凭着《老人与海》恐怕还不够,还需要能够震撼世界的文学作品。

而且,年龄也是个问题,如果三十年后,应该问题不大,但林子轩才二十多岁,他们根本不会考虑这位年轻的东方人。

历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是44岁的法国人,阿尔贝加缪。

加缪是荒诞哲学及其文学的代表人物,在1957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有时候,年龄也是一种资历。

这个问题可以暂时搁置,至少几年内林子轩和诺贝尔文学奖不会有交集。

上午休息了一番后,林子轩和冯程程来到万象书局,为孙仲山的到来做准备,这件事情绝不能出错,要保证一切顺利。

下午两点半钟,孙仲山和宋倾龄准时前来,林子轩带着万象书局的同事们准备了一个小小的欢迎仪式。

下午三点钟,广播电台正式开播。

先是播放了一段音乐,然后广播员介绍了下面的节目。

孙仲山站在话筒前,开始发表演说,他没有拿稿子,就那么讲了起来。

林子轩和其他人在一旁安静的听着,已经在万象书局实习的蒋伟和她的同学王剪虹也在人群后面,见证了这个时刻。

演讲持续了大半个小时,孙仲山留下了一幅题字,四点钟离开。

林子轩和冯程程乘车返回家中,望着外边商厦上悬挂的庆祝新年的横幅,他猛然发觉,新的一年就这么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