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诏狱(1 / 2)

大明1629 崛起的石头 1492 字 1个月前

大石口在应州城以南约三十里,当地人亦称其大石谷、大石口堡等。

相对于大石口,萧亦更喜欢称其为大石谷关,这里地势险要,乃是由镇武卫入大同必经之路,一直都是大同镇与塞外互市互商的要地之一。

《宋史·张耆传》有云:“使自云、应、蔚至者,皆由大石谷入。”

文册有载,参将黄世正率步军五百六十一人,马军八十六人驻大石口。

当日黄阳率陷阵一营到达时却发现,此地官军总数不过二百,其中马兵更是不到五十人。

不仅如此,此地城郭亦是残破不堪,多段城墙坍塌损毁,关城上的火炮、火器等更是不足一百,如此一个大石口如何能抵御贼寇袭扰?

黄阳当即于大石谷关开始颁行萧亦的裁军令,原关城老弱官军尽数裁撤,由永安军把总全杉统新招募大石谷总戍振威营一千余员,‘协助’参将黄世正镇守。

不得不说,这大石谷关的参将黄世正非常配合黄阳的工作,对于裁撤一事他也是首个表示全力支持的参将级别将官。

这倒是让萧亦十分意外,萧亦自然要给黄世正个甜头,给他多留了一些亲卫家丁,这也让黄世正颇是感激。

此刻,黄世正带着自己的家丁队,全杉就带着大石谷关总戍振威营诸将官前来迎接。

这黄世正一身陈旧铁甲,头上戴着制式的铁盔,一圈算不上茂盛的胡须摆在他那国字脸上,看上去是颇为正派的一个人。

萧亦淡淡看着这黄世正的同时,黄世正也在怀着忐忑的心情打量着眼前这位名震天下的萧大帅,心中止不住的惊讶。

谁能想到,素有常胜铁军之称的永安军统领居然如此的年轻,怕是连三十岁都不到。

就算抛去永安军,萧亦这样年轻的大帅,也是时间罕有!

黄世正忽然想到自己,已然年近四十但却一直默默无闻,本以为自己就要在这小小的残破大石口过完后半生,但萧亦的到来,让他看见自己人生中的最后一个机遇。

当下是对着萧亦一抱拳,朗声道:“萧帅请入关!”

点了点头,随着萧亦一声令下,轰隆隆的步子声再次响起,永安军战兵九营入驻大石谷关城。

进入关城后,萧亦也没有急着南下,反倒是用随军携带的牛羊与干粮,在关城内开始埋锅造饭。

萧亦没有丝毫大帅的架子,带着黄阳等一干的永安军高级军官深入到军营中,与永安军战兵与振威营的士卒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吃大锅饭,满满的香气四溢。

这让黄世正根本看不懂,他一致认为,将官就是要与普通士卒区分开来才有威信。

但萧亦却不是如此,萧亦的威信从来都不是靠这种方式获得。

在和永安军战兵的促膝交谈中,振威营的军士与黄世正的家丁们发现,永安军的人并不像传闻那样,并没有一点的倨傲之情,反而是勾肩搭背的很快聊成一片。

当地振威营的军士与家丁们聚在一起,睁着闪亮的眸子,竖耳听着那些战兵营的老兵们为他们讲述参军以来的场场大战,更有些老兵,当讲到动情处时,直接脱下衣甲光着膀子,露出自己身上密密麻麻的砍痕,这些都是永安军场场血战的荣誉。

看着这些,围观的军士脸上都是止不住的羡慕之情。

永安军在大石谷关足足修整了五六日,每日都传出阵阵肉香,高唱着军歌,但就是一点南下出关的意思都没有。

这期间虽然各人心中都很诧异,但却没人去找萧亦询问为什么。

萧亦如此做法,定然有其深意,他们问这么仔细做什么,遵从命令便是。

......

来到崇祯五年的九月二十日,一封锦衣卫奏报与山西邸报被呈到崇祯的御案前。

崇祯没什么犹豫,直接抓起那山西来的邸报,相比于锦衣卫奏报的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崇祯更加关心贼寇是否被剿灭,在打开之前深吸了几口气。

虽然朝廷做出了应对,但山西局势仍是愈发糜烂,逐渐往不可控制的方向发展,九月十四日,也就是萧亦带永安军抵达大石谷关的前一天。